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2月16日

冬日里 这片“麦田”上热火朝天

11月14日,成都高新区交子公园南侧的金融麦田,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投运。从此,成都多了一个推动民营经济和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专门工作机构。中心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管理体制,一方面,要当好民营企业的“服务员”“协调员”;另一方面,也要发挥产业发展“参谋部”“助推器”功能作用。1个月后,在冬日的暖阳里,记者再次来到金融麦田,发现这片“麦田”上,热浪滚滚。

企需我应

民营经济发展如火如荼

12月11日下午,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非常热闹。一场名为“扬帆起航计划”的民营企业出海活动在这里举行,吸引了150多家企业、超200人参加。大家聚在一起,探寻整车和汽摩配这一细分领域出海的更多可能。

行业整体趋势如何?海外需求到底有多大?行业标杆有哪些可以借鉴的成功经验?阿里巴巴国际站四川区域公司带大家了解了“外面的世界”。而这一切,只是一个起点。

作为一家跨境电商的头部民营企业,阿里巴巴国际站四川区域公司正和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合作共建一条完整的民企出海生态链,为更多民营企业赋能。

“我们希望通过一站式服务,缩短企业从‘想出海’到‘走出去’的时间。”阿里巴巴国际站四川区域总经理刘冬冬认为,实现这个愿望,需要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的牵线搭桥。

“比如,成都的人才优势如何更好地与我们嫁接?”刘冬冬的疑惑在中心企业服务部部长苏浩宇的口中得到了答案。

“我们很重要的一部分工作就是帮助企业实现资源对接。”苏浩宇表示,“中心搭建了‘企需我应’惠企助企资源对接平台体系,细分了民企链·产销供需、民企融·金融服务、民企航·企业出海、民企桥·国企民企合作、民企场·场景发布、民企创·科技创新、民企才·人才引育7个资源对接系列活动子品牌。”

在中共中央党校经济学部研究员周跃辉看来,帮助民营企业实现资源互通正是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应该发挥的主要作用之一,“中心应及时了解企业所需所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主动帮助民营企业拓展销路,从而优化营商环境。”

据统计,每周有约10场活动在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举行。自11月12日以来,共开展资源对接类活动16场,惠及企业781家。

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其内核在于通过活动搭建平台,实现资源有效对接,不仅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也让企业能够在发展中解决问题。

立园满园

培育产业提能升级热土

12月12日,成都高新区未来科技城,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开工。这一基地主要用于沃飞长空自研AE200产品的批量化生产,布局总部办公、研发和生产制造低空出行航空器等业务。

时间回到1个月前。

11月14日,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结束后,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雷文天说,“今天参加完座谈会,切身感受到了成都市对民营经济的大力支持与扶持。”

企业是高质量发展的基石,园区是产业提能升级的集聚地。

在天府粮仓产业园,成都天健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富硒稳糖米已进入包装设计和营养成分检测的最后阶段,即将全面推向市场。通过建立全产业链要素招引平台、打造功能粮油产品专利池,天府粮仓产业园正以科技创新开辟功能粮油领域“新赛道”。

在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成都澳康达名车广场引入了车管所服务站。消费者在这里不仅可以看车、选车、购车,还能便捷地办理车辆上牌等手续。从今年3月入驻到11月,成都澳康达名车广场的销售额已接近7亿元。

中心园区发展部负责人张杰明表示,接下来,成都将开展园区优化强承载攻坚、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尊商重商优环境攻坚五大攻坚行动,实现“特色立园、企业满园”。

近日,《成都市文化旅游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市商务商贸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市产业园区“科技创新促转化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市产业园区“扩权赋能增活力攻坚”行动方案》《成都市制造业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相继印发,一股“园”动力在涌动。

大胆创新

激发干事创业热情

上月底,成都万维图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使用的科创贷产品临近到期,续贷成为大问题。11月28日上午,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公司总经理刘勇敲开了中心的大门。

收到诉求后,中心启动了企业紧急服务机制,当天下午,成都农商银行龙潭总部支行行长团队便前往万维图新。12月4日,公司拿到了500万元贷款。

在刘勇看来,响应如此快速,因为有专人做专事。

身处成都的民营企业深度感知着成都营商环境的温度,而“首批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创建城市”温州也对“专”字颇有感触。

“设置中心可以让职能更集中,成都组织了专门的人、组建了专业的团队来做专业的事,效率一定会更高,力度一定会更大,力量一定会更强。”温州市发改委体改处处长张自强感受到,“成都要大干特干了!”

这批“专门的人”来自成都市市级机关、各区(市)县、市属国企、龙头民企、研究机构等,都是专业化、年轻化业务骨干,其中有大量85后、90后干部。

一切皆可创新、创新创造一切,而年轻人恰是大胆尝试、锐意革新的主力军。

“这是一次从0到1、从无到有的尝试。”苏浩宇有压力,但也坚信在一边干事、一边总结、一边提升中会实现不一样的价值,“中心的成立是有意义的创新之举,既为民营企业更好发展搭建了平台,也为广大干部干事创业搭建了舞台。”

在国家发改委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企业室副主任张铭慎看来,中心的成立,不仅是以组织架构创新更及时和精准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有益探索,也是以工作方式创新更好帮助民营企业拓市场、引资源、降成本的积极尝试。

面对未来,这支新组建的专业化服务团队也有一段更长的路要走。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竺松认为,成都是我国中西部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镇,民营经济有十分广阔的成长空间,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正应其势、正当其时。但新成立的中心如何与其他承担民营经济促进功能的政府部门完善协同机制、形成促进合力,有待在未来运行中进一步探索。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 2024-12-16 吴喆 1 1 成都日报 c142522.html 1 冬日里 这片“麦田”上热火朝天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