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2月18日

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游德才:

新区发展,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马玉宝:浦东新区的发展,源自改革开放,成于改革开放,应该怎么理解新区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游德才:开发开放浦东,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上海也有着良好的地理区位。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长江入海口处,是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之一,其港口贸易历史悠久,与全球各地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这种地理位置的优势,为上海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990年,开发开放浦东正式成为国家战略。上海抓住了历史性机遇,一跃成为改革开放的“前锋”。应该说,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上海过去靠改革开放,未来还要靠改革开放。

马玉宝:全国很多城市都有新区,每个城市的发展其实都是建立在自身禀赋之上的。浦东新区发展的经验,有哪些可供借鉴之处?

游德才:创新,是浦东一以贯之的方向。改革就是要创新,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开发开放34年来,浦东始终走在我国发展的最前沿和时代的最前列,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各个关键阶段承担国家战略,勇当全国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标杆。

从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到第一家外商独资汽车制造公司……浦东的开发开放实践,是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相结合的成果。当前,国家从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人才高地建设、政府职能转变、超大城市治理等事关改革开放全局的5个重要方面,提出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赋予浦东新区更大自主权,支持推进更深层次改革、更高水平开放。这也在说明,只有从制度上持续创新,新区发展才能更有活力和动力。

马玉宝:新区的发展,产业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在产业的发展上,浦东新区有何特色?

游德才:产业基础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基石。目前来看,浦东新区基本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体、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其中服务业以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科学服务和航运服务为主。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和生物医药为主,同时形成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产业、成套设备为支柱的重点产业的产业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和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也有很多头部企业脱颖而出,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助力。今年,上海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先导产业的规模达到了1.9万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市的比重也持续维持在43%以上。

马玉宝:浦东新区发展34年来,创造了很多个第一,创新创造一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推动城市创新领域发展上,您认为有哪些有效方法和成功经验?

游德才:首先是抓好平台载体,这一方面,园区是一个重要的抓手。近年来,浦东新区初步建成了30多个特色产业园,涵盖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时尚消费、汽车等。另一方面,是要畅通高校院所的成果转化路径。科技成果大部分集聚在高校院所,要促成更多“从0到1”的研发和转化。在此方面,成都市科教资源丰富,聚集了超60所高校和146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政策支持力度大,这些优势,都有利于助力创新,推动发展。

--> 2024-12-18 上海市浦东改革与发展研究院研究室主任游德才: 1 1 成都日报 c142646.html 1 新区发展,就要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