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治水功德高,回应民愿不求劳。”日前在成都进行首演的新编川剧《丁宝桢》,将这位晚清名臣的鲜活形象生动展现,让现场观众深受触动并写下了这样的评价。
台前
——一出好戏,打动观众
“硕硕桢楠,其叶蓁蓁,郁郁厚土,其本深深,锦江春色,玉垒浮云,河山铭记,国之宝桢……”在一句句铿锵有力的唱词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中,音乐渐息,演员谢场,一出波澜壮阔的川剧大戏《丁宝桢》缓缓落下大幕。
近日,由四川省纪委监委指导,成都市纪委监委、市委宣传部汇聚各方力量资源倾力打造,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承办,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创作演出的新编川剧《丁宝桢》在蓉首演,该剧取材于丁宝桢当年大修都江堰的事迹,以“明暗线”交叉贯穿,精彩呈现了他任职四川总督期间勤政为民、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清白传家的多个片段,为观众献上了一场川剧视听盛宴。
剧中分为多个篇章,其中,“宫保之宴”为观众上演了清正廉洁的丁宝桢以“宴请”下属之虚,行整饬官场之实的好戏。在“清风蔚然”一场中,以儿子误以为父亲收下贿赂而生气的反转戏码,展现丁宝桢的良好家风。“大修堤堰”“激流勇进”两场关于修堰的高潮剧目,生动讲述了丁宝桢不畏强权、勇担责任,决心修缮都江堰的故事。
两个多小时的演出精彩不断,观众不时献上阵阵掌声,演员们生动、具象、传神的演绎引人入胜,优美的唱腔久久回荡在剧场中,生动地还原出丁宝桢的浩然正气。
“一个为老百姓鞠躬尽瘁的官员最后妻离子散,白发人送黑发人,太意难平了!”
“剧情紧凑,情节跌宕起伏,丁宝桢与百姓之间的真情、与家人之间的亲情,都深深打动了我。”
“丰富立体的人物形象、构思巧妙的戏剧冲突、不落俗套的故事情节和精湛的川剧技艺共同产生出独特的‘化学’反应,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丁宝桢。”
……
一出好戏,能让观众真情流露,而观众的点赞,也是对好戏最大的褒奖。在观众席上,还有一位特别来宾,他就是丁宝桢第七代族孙丁迎春,此次专程从贵州赶来的他,人生中第一次现场观看川剧。“我能从剧中感受到宝桢公的勤政清廉、心系百姓。作为家族的族长,我也不忘弘扬宝桢精神,让族人无论身处何处,做何种工作,都实事求是,兢兢业业,保持公心。”
除了丁迎春,还有一位观众也与丁宝桢产生了“联系”。“当年,丁宝桢为民建桥,今天,我也要传承宝桢精神,在实际工作中埋头苦干为民谋利。”都江堰市灌口街道南桥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向科在观剧后深有感触。都江堰南桥是丁宝桢在大修都江堰后用结余银两所建,剧中也介绍了这一史实。时光荏苒,南桥沿用至今,也让后来人可以见桥思贤,见贤思齐。
幕后
——还原宝桢,后世铭记
穿越历史烟云,廉洁奉公、以民为本的宝桢精神在百余年后闪耀后世。那么,如何将丁宝桢人物的特点品质在舞台上生动还原,创作团队为此下足了功夫。
“丁宝桢实地体察民情后决定大修都江堰以解百姓之苦,主创团队也因为一次采风来到了都江堰,在了解丁宝桢在蜀为官的事迹后,就想把这样一位先贤搬上舞台。”丁宝桢饰演者,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道出了这部剧的诞生契机。为演好人物,他在创作期间多次查阅先贤的史料,并走进都江堰感悟宝桢精神,力求在演绎时更加真实。
王超在舞台上的精彩表演也离不开导演和编剧在舞台下对人物的塑造。“丁宝桢最大的特点就是亲民,虽然他身居要职,但在剧中,我不想给人一种他高高在上的感觉。”《丁宝桢》的编剧,著名剧作家、国家一级编剧廖时香表示,丁宝桢有惩治官员时的雷霆万钧,也有在家烹饪宫保鸡丁时的天真多情,还有在妻儿面前假装收下银票时的风趣幽默,更有带领百姓修缮堤堰时的勇敢担当,通过多面的刻画向观众呈现一个知百姓疾苦、懂烟火生活、有血有肉的丁宝桢,传递出他“我的青天是黎民”的亲民特质。
中国评剧院国家一级导演安凤英作为《丁宝桢》的导演,在谈及如何塑造人物时表示,穿越历史时空,无论是古时还是现在,都会呼唤丁宝桢这样的国之栋梁。“带着一种敬畏之心,我走进丁宝桢的心理世界,修缮堤堰是艰辛的,但满满的正能量是他能克服万难,最终实现为民修堰建桥、治理水患的原因所在。”安凤英对全剧的把控,是为了展现丁宝桢的形象与品质,剧中用一棵由演员扮演的“桢楠树”立于台中,寓意宝桢公受百姓爱戴拥护,而水患寓人患,修堰治水的背后则是治人,这也是导演的巧妙构思。
寻迹先贤谱写新篇,河山铭记无价宝桢。新的时代,也不会缺少对丁宝桢们的追崇和敬仰,他们的精神也将持续影响和感染后人。“作为一部廉洁主题的剧作,《丁宝桢》从构思到首演,并非突然一时之想法,而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应运而生。”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成都正在深入开展“清廉蓉城”建设,以“濯锦”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像丁宝桢这样的成都历史先贤事迹在全社会传播,正是一次重要的具体实践,以达到廉洁文化浸润人心、优良家风化风成俗的效果。
名家点评
中国剧协原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丁宝桢》这部剧在艺术创造上有鲜明的川剧风格,相信观众会很喜欢看。全剧紧扣丁宝桢在四川修缮都江堰的事展开,讲他关心民生疾苦,这样的主题立意很鲜明,和现在强调的为民是相通的。同时,编剧构思巧妙,在讲述家风时,以丁氏父子和恒训、常贵父子之间的好与坏作对比,展现不同家风带来的不同影响。
一级编剧、四川省剧协副主席刘宁:这是一部具有当代价值的戏剧,廉洁主题的戏剧并不好写,如果讲大道理容易让受众抵触,但《丁宝桢》并非如此,编剧的成功就是避免了说教式的表达,很好地将人物的精神品质和想表达的思想融入到故事中,能让观众喜欢并接受,大大提升了这部剧的价值。
国家一级导演刘翼:用艺术去润物无声地弘扬“廉”,这样的方式是最好的,历史上的丁宝桢廉洁自守,认真为民办实事。通过川剧《丁宝桢》,把人物的这种特点写成故事来演绎,也能给现在的为官者有所启示,去思考“任职一方应该怎么做?”
川剧表演艺术家余开元:看了《丁宝桢》,我觉得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戏,无论是编剧、导演、音乐、人物、演员,还是舞美、造型,都是近年来川剧舞台上的最佳,让人看了激动、震撼。剧中,开场丁宝桢的一句“到四川”一下抓住了观众,剧中的方言白话也很好地体现了“川味”,这就是我们四川的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