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2月20日

国之宝桢濯吾心

□汪曦永 温江区纪委监委

不久前,新编川剧《丁宝桢》和大型历史题材话剧《苍生为念》完成首演,写意诗化的舞台空间和独特的戏剧语言表现出厚重的历史感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心系百姓、勇于担当,清正廉洁、不畏强权的勤廉精神跃然舞台,演绎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传统与当代表达。

一渠清水 造福千秋

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除了长城,还有都江堰。这座水利灌溉工程跨越千年,守江河安澜,护百姓安稳。

都江堰离堆公园堰功道旁,清代四川总督丁宝桢的青铜雕像,巍然肃立于12位治水功臣之中。仔细审视风采严明的雕像,笔力遒劲、字迹洒脱的座下石刻,向世人讲述着“晚清四川第一好总督”的风范。

丁宝桢并非水利专家出身,但他为官心系百姓民生,十分关注防洪、灌溉、水运等治水要事。丁宝桢到任四川总督的第二年,奏准朝廷使用库银9万两,动用灌区十余县民工数万人,开始了组织大修都江堰的工程,以免“岁修累甚”。施工期间,丁宝桢深入灾区,现场督查,日夜慰问、救助灾民,与民工一道同吃同住,极尽辛劳。

然而,工程刚竣工,岷江就遭遇了百年难遇的大洪水并历时一月之久。尽管整体上新整修的都江堰工程质量经受了严峻的考验,但部分工程仍被毁坏。丁宝桢自备经费,再次兴工修治,到1880年终于功成,灌溉面积由原来的一万亩扩大到十几万亩,结束了都江堰百年不治的历史,终使川西州县无旱涝之忧,百姓安居乐业。

都江堰南桥位于宝瓶口下侧的岷江内江上,是丁宝桢在大修都江堰后用结余银两所建。站在雄伟壮丽的廊式古桥上向西望去,见岷江穿山咆哮而来;向东看去,灌渠纵横接续造福一方的使命。穿越百余年,南桥沿用至今,让后来人见桥思贤,见贤思齐。

廉洁奉公 报国恤民

光绪二年(1876年)十二月,成都突然下起雪来。东门外的五尺官道上,官员排成两列,翘首盼望迎接新任总督。突然,城内一匹快马飞驰而来,“新任总督已到大堂,各位快去谒见。”原来,丁宝桢轻车简从,已于昨夜冒雪入城。

当时,四川全省税收不过210万两白银,支出则达500万两白银。面对如此大的财政缺口,兴盐政成为盘活四川经济的一个重要棋子。刚刚到任的丁宝桢开始了史无前例的盐业改革,官运垄断盐利,砍掉所有的中间环节,由政府出资收购盐井产出,开通四川至贵州、云南数百公里的盐运航道。

丁宝桢的盐业新政,对盐枭王朗云是致命一击。《东华续录》记载: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丁宝桢上一折,除了“倚恃富豪,欺压乡里”罪行,还称王朗云私设引局抽收井厘,侵吞公款等。丁宝桢放出耳目,打入王家,密访王朗云劣迹,多搜证据,将其彻查。

丁宝桢一生风清气正、廉洁奉公,常年扶危济困,平日俸金多数用来接济贫民,捐助教育。在都江堰工程施工中,他十分重视工程管理和经费使用,制定了比较完备的灾民参与修堰和经费核算管理制度,把治理水害、兴修水利的每笔工程账目都算得明明白白,分毫不贪,意在向朝廷、向百姓、向历史交一笔客观真实的明白账。

56岁到66岁,丁宝桢督川十年,筹措西南边防、改革盐政、整饬吏治,兴办洋务抵御外侮,创办了四川近代第一座机器制造工厂——四川机器局。丁宝桢一生致力于报国爱民,勇于担当、清廉刚正,政绩卓著、造福桑梓。

丁宝桢身为朝廷重臣、封疆大吏,晚年竟要靠举债度日。病危时,他认为所欠债务已无力偿还,只能上奏朝廷:“所借之银,今生难以奉还,有待来生含环以报。”1886年,丁宝桢逝于四川总督任上,府内只剩下满柜书籍、一些笔砚和敝旧衣物,最后竟靠“僚属捐送赙金”,始得成丧,百姓无不“思之辄陨涕”。

“平远奇男抚东督川勇于任事惩恶扬善一身正气,晚清重臣爱国为民睿智超群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先贤不语,一副对联道明德政双馨的人格写照;民心如秤,一代清官廉吏的功绩连同英名载入史册。

濯缨锦江 清流万里

丁宝桢主题剧作以现代视角重新诠释丁宝桢的廉洁形象和时代精神。观众席上,丁宝桢第七代族孙丁迎春专程从贵州赶来现场观看。与丁迎春一同观剧的还有很多纪检监察干部和基层党员,丁宝桢的故事让他们深受感动,触发思考。

今年以来,在深入开展清廉蓉城建设的进程中,成都纪委监委以“濯锦”廉洁文化品牌建设为抓手,充分挖掘成都历史文献、文化经典、文物古迹中的廉洁内涵,推动“文脉”变“廉脉”,将廉洁文化融入各行各业,以风尚塑造厚植社会土壤,以德行养成传承文化基因,让崇廉尚廉的时代新风充盈蓉城大地。

成都——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李白曾经赞美“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锦江——成都人的母亲河,从成都城中穿过,时光流转,“濯锦清江万里流”的情怀依然深深扎根于此。成都城中漫步,武侯祠、杜甫草堂、天府家风馆廉韵悠长,望江楼上眺望,锦水缓缓流淌,岷山依旧苍翠,倘若说沧浪之水可以濯吾缨,那么锦江之水可以濯吾心,让我们的心如锦缎一般光洁鲜明。

往事越千百年。晨曦时分,朝阳如金,清风浩荡,川流不息,在天府文化滋养下,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斧凿山川、育成人文,慢慢升华为清正廉明、勤政爱民的高尚情怀,为成都注入新时代的廉政动力,让这千年古城脚下的岷江之水愈显清澈、流淌不息。

--> 2024-12-20 汪曦永 1 1 成都日报 c142754.html 1 国之宝桢濯吾心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