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趣学、智动,共筑体育课堂新样态”成都市体育教师教学大赛(小学段)在成都市海滨小学举行。在全市近500节教学设计和微视频中脱颖而出的60名教师参与最后角逐,他们以其创新的教学理念、生动的课堂设计及出色的现场表现,呈现出一堂堂富有活力、科技感十足的体育课。
多形式、多样态
呈现体育课堂新形态
本次比赛以“趣学、智动,共筑体育课堂新样态”为主题,以多元化的形式呈现出体育课堂的新形态:有将舞狮等传统文化有效融入,颇具“中华味”的课堂;有以真实情景创设,开设的游戏化主题的创新课堂,还有“体育+科学”“体育+劳动”等跨学科课堂……
获得前十名、来自海滨小学的体育教师刘亚靓围绕“我是农耕小能手”,将体育与劳动教育跨学科融合,让同学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茶店子小学的罗诗洁老师,以体育课堂中的“坏情绪”为引入,巧妙地结合体育与心理健康,培养学生情感认知和社交技能;来自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南区的矣雨韩老师,让孩子们通过运动游戏,强化其抛接、攀爬、钻越、躲闪等基本运动技能,培养孩子的创新思维。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赛教学内容以新课标而设计,包括大单元教学计划、课时教学设计、微课、才艺展示现场课教学等内容,涉及基本运动技能、体能训练、健康教育、专项技能和跨学科主题等,旨在推动“三新”背景下的体育教学改革,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课程理念。
更精准、更高效
让体育课堂更“智慧”
体育课上佩戴运动手环,也是比赛的一大亮点。通过实时监测学生的心率,有效避免运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利用“智慧体育”的运动,精确地记录每个学生的运动数据,让教师能够更科学、更精准地掌握每个学生的运动状态。
今年,由成都市教育局参研的国家卫生行业标准WS/T 10007-2023《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运动负荷卫生要求》由国家疾控局正式颁布。全市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将运动手环带进体育课堂,通过科技赋能推动国家标准的落实,以更加可视化的方式推动体育课的智能化、科学化,为学生提供更加科学、高效的锻炼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快乐成长。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谢函颖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