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2月25日

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

吴欣

改革共识并非天然的铁板一块。纵观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起步,到全面深化改革,再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善于通过营造与实践相符、与目标契合的良好改革氛围以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活跃思想、统一行动无疑是其中一条重要经验。

事实依据:一系列历史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实现理论和实践系列创新突破,不断开辟以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境界。通过全面加强党的领导,确保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通过提出并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位。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定型……一系列历史性成就不仅证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是走得通、行得稳、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唯一正确道路,为我们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通过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可以掌握更多的历史主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重大的发展机遇,也同样伴随着未知和挑战,必须通过改革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面对人民新期待,今天的各级党委政府有责任,也有条件通过改革让人民的日子更红火、生活更幸福、未来更可期。

思想引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需要新思想来引领。全党开展的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事关能否以理论上的清醒增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的确定性。

理论的科学性首先体现于其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科学性。“六个必须坚持”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六条原则”集立场观点方法于一体。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面对“关键少数”的开局之年第一课,习近平总书记聚焦中国式现代化,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更需要研究新兴情况、深化实践探索,使科学思想升华为思想武器,看家本领转化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执政本领,使我们的认识、政策、举措更加符合规律。

厚实土壤:一以贯之的人民立场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谋篇布局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是一以贯之的根本立场。

一方面,既要以敢啃“硬骨头”、较真碰硬、攻坚克难的决心破除深层次的体制机制障碍;以将心比心的共情帮助群众和企业解决更多急难愁盼问题,以水滴石穿的真心和耐心涵养为民情怀、积累改革信任。另一方面,既要在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用心用情用力,也要激发人民参与改革的主体性,共同做足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现代化成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如何做到既“尽力”,又“量力”,这里头蕴含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改革方法论。民生问题涉及人的全生命周期,覆盖领域又极其广泛,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样性和长期性。历史经验证明:民生保障的力度如果没把握好,改革发展便可能适得其反。“尽力”和“量力”包含着尽心尽力的决心和态度与量力而行的原则和智慧相平衡的辩证法,是确保改革福祉长久为继的科学之道。

原则性方法论:坚持守正创新

守正创新是重要方法论。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牢牢把握、始终坚守的重大原则。

守正创新的要义在于既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充分吸收和借鉴世界上一切优秀的属于人类的共同文明成果,又必须跟错误思潮坚决斗争,努力建构起中国式现代化的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以中国式现代化对西方现代化道路的超越、对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拓展打破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的迷思,进一步凝聚并扩大全党全国的改革共识。既须给改革营造宽容、宽松、宽厚的环境,让有利于生产力发展的一切要素竞相自由地流动;但在关乎安基固本的政治底线、政治原则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含糊。改革不是为了改变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加强党的领导、维护党的纪律、巩固党的团结。

最大底气: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领导改革的党,必须首先将自身的改革进行到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更加深刻的利益调整,必须要有一种超越于上的核心力量来定向掌舵。

从哲学意义来理解,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一种源于“止于至善”的自我追求和内生动力。从现实推进来看,中央立足于全局性、战略性、根本性、长远性高位谋划,部署了“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把党锻造得更有权威,也更有能力。

党风党貌不是抽象的,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实干实效的新风新貌方能堪当改革重任。无论是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还是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党的自身建设、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与领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水平和执政能力都应该是也必须是一体推进的。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主任、教授)

--> 2024-12-25 1 1 成都日报 c142967.html 1 营造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良好氛围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