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2月26日

当城市遇见马拉松

跑过城市大街小巷的成都马拉松

沉浸在运动快乐中的人们

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马拉松比赛上的3位选手

1908年伦敦奥运会首次确定了马拉松赛程

从明年起悉尼马拉松将晋级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图为2024悉尼马拉松图据新华社

2024成都马拉松比赛现场

唐恬/文 魏麟潇/图

从今年10月开始,全国各大城市的“马拉松”比赛陆续火热开跑。10月底的“成马”、11月的“北马”、12月的“上马”“广马”……让这个冬季充满了热情与激情,同时也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到了由中国“马拉松”比赛展开的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特色城市文化上。

“跟着马拉松去旅行”,是近年来流行起的新旅游概念。每座城市的马拉松路线,无不是由举办方精心规划与打造的“精品”。以“成马”为例,长跑线路串联起了金沙遗址博物馆、杜甫草堂、天府广场、春熙路、安顺廊桥、望江楼公园、四川大学、天府国际金融中心、科创生态岛、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等多个城市地标,将天府之国的繁华与美好尽收眼底。

如今的马拉松比赛,早已经不再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赛事,它同时还是一座城市文化与经济的综合展示平台,在独特的舞台上,拥有着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

“42.195公里”后的秘密

公元前5世纪,波斯帝国与希腊城邦之间爆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在这场前后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战争当中,最终希腊联军取得了胜利,而波斯帝国却从此一蹶不振。

在战争中,有无数场战役留给后世以可歌可泣的故事,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讲述的就是其中之一,而另一场战役——马拉松战役,则为今天留下了马拉松比赛。在这场战役中,希腊人大胜,为了让故乡人民尽快知道胜利的喜讯,统帅米勒狄派出了有名的“飞跑腿”斐力庇第斯(Pheidippides)飞奔回故乡雅典报信。

斐力庇第斯接到任务后,为了让故乡人尽早知道这个好消息,他拼尽全力一路狂奔,一路传递消息,当他跑到雅典时,已上气不接下气,在激动地喊出“欢乐吧,雅典人,我们胜利了”后,就倒在地上死了。

斐力庇第斯的故事,被铭记于历史深处,让无数后人为之钦佩与感动。到了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举办后,为了纪念斐力庇第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之一顾拜旦采纳了历史学家布莱尔(Michel Breal)以这一史事设立一个比赛项目的建议,并定名为“马拉松”。在线路选择上,沿用了当年斐力庇第斯所跑的路线,从雅典东北部的马拉松(腓尼基语marathus)到雅典,距离约为40公里200米。在这次历史性的比赛中,希腊运动员斯比罗斯·路易斯获胜,成了首位现代马拉松冠军。

尽管现代马拉松比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希腊,但比赛的标准距离直到20世纪初才得到了统一。1908年第4届奥运会在伦敦举行时,为方便英国王室人员观看马拉松赛,特意将起点设在温莎宫的阳台下,终点设在奥林匹克运动场内,起点到终点的距离经丈量为26英里385码,折合为42.195公里。国际田联后来将该距离确定为马拉松跑的标准距离。相对而言,女子马拉松开展较晚,1984年第23届奥运会才被正式列入比赛项目。

自此,“42.195公里”就成了全球马拉松爱好者最熟悉的数字,在这段充满了荣耀与勇气的征途中,无数后人前赴后继,在赛道上感受着体育竞技与历史文化融合所带来的充实与快感,并逐渐形成了独特而又深厚的马拉松文化。

世界七大马拉松赛事

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东京马拉松、悉尼马拉松,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赛事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上顶级的马拉松系列赛。

这些马拉松比赛,之所以能够成为顶级的马拉松赛事,他们的背后有着许多值得讲述的故事。

波士顿马拉松,是历史最悠久的马拉松比赛。在1896年奥运会首次将马拉松作为比赛项目之后的第二年,波士顿马拉松就正式创立了。有意思的是,世界田径联合会成立于1912年,波马比世界田联“年长”15岁。在无数马拉松爱好者的心中,到波士顿跑马拉松,已经成为一生的追求。

相比波士顿马拉松,创办于1981年的伦敦马拉松在资历上无疑是个“小老弟”,但在这项比赛之上,却笼罩着多个光环,比如世界上最大的慈善赛事、中签难度拉满的赛事、多次打破吉尼斯纪录的赛事等。这当中,慈善底蕴是伦敦马拉松最大的特色,在世界七大马拉松赛事中独树一帜。每年,这场比赛都会吸引众多明星和社会名流参与,他们通过跑步来支持慈善事业。据统计,伦敦马拉松每年能为慈善组织筹集数千万英镑善款。

柏林马拉松与芝加哥马拉松,这两场马拉松比赛,是新旧“速度之王”的对决。创建于1974年的柏林马拉松,号称拥有“世界上最快的赛道”,因为沿途线路平坦宽阔的原因,无数马拉松选手在这条赛道上创下了绝佳的纪录。2022年9月25日,肯尼亚选手埃鲁德·基普乔格在2022年柏林马拉松上跑出2小时01分09秒,成功夺冠,并大幅打破世界纪录。不过这个纪录在2023年被打破了,另一位肯尼亚选手基普图姆在芝加哥马拉松赛道上,以2小时零35秒的成绩刷新了赛道及世界纪录。

至于纽约马拉松,则号称规模最大的马拉松,每年吸引超过5万名选手参赛。而东京马拉松则是人性化拉满的马拉松比赛,除了完备的赛事服务外,在比赛现场,沿途还能享受到东京市民的“私人补给”,包括且不限于按摩、泡脚、零食等,同时东京马拉松的关门时间长达7个小时,这也比标准马拉松赛事的6小时30分更长。

中国与马拉松的超高“契合度”

相比于斐力庇第斯,中国古代也不乏善跑者,中国古代有记载以来最早的长跑始于商代。据记载,君主在出行或战争时,马车前会有步兵开道,步兵也是训练有素的奔跑能手,因此“马其先”就成了对善跑者的一种称谓,并逐渐演变为长跑运动的表现形式。到了元代,则发展出了“贵由赤”长跑赛。这种比赛最初起源于军事的长跑活动,军人依靠奔跑来传递信息。后来,“贵由赤”发展成了军队中的竞技项目,设置有赛段距离、竞赛规则、起跑线、终点线、服装、奖赏等,与今天的马拉松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中国人第一次登上世界马拉松舞台,要追溯到1936年的柏林奥运会,江苏人王正林以3小时25分36秒的成绩,排名第40位,在马拉松的历史上烙印下了属于自己的传奇。而中国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则当属1910年11月的“长距离竞走”比赛。当时为了配合南京“南洋劝业会”国际博览会宣传和扩大影响力,主办方专门筹备了这场比赛,共有12名选手参与了这场赛事。由于选手耐力不强,且没有赛事组织的先例可参考,这场比赛也未按国际标准举行,而是被分成了3天3段的形式。

第一天10公里左右的赛段是从镇江的金山寺跑到镇江的高资镇,第二天再跑20公里到达南京近郊。第三天下午,参赛者再从南京朝阳门一路跑到南洋劝业会纪念塔前完赛。这个终点经过考证,被确认为就是如今东南大学丁家桥校区运动场的所在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场马拉松比赛,同样在南京举办,最终来自南京市的夏启宇跑出了2小时52分40秒的成绩,取得了冠军。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正式召开,马拉松项目也入驻这场全国的体育盛会当中,来自内蒙古的张云程以2小时29分55秒的成绩夺冠,之后张云程还创下了2小时16分57秒的国内最好成绩,这个纪录一直保持到1980年才被打破。

时至今日,纵观中国的各个城市,都纷纷打造自己的马拉松赛事品牌,最出名的当属北京马拉松、厦门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其中上海马拉松不仅是世界田联白金标认证的赛事,同时还成了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这也标志着“上马”已跻身世界顶级马拉松赛事之林,三年之内连续两次通过考核后,未来可能与波士顿马拉松、伦敦马拉松、柏林马拉松、芝加哥马拉松、纽约马拉松及东京马拉松等世界顶尖马拉松赛事齐肩。

值得一提的是,创建于2017年的成都马拉松虽然“年轻”,规模和世界影响力却发展迅速。今年1月25日,世界田联官网更新全球路跑标牌赛事名单,成都马拉松已经荣获世界田联金标赛事称号。同时,“成马”还是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赛事、中国田径协会金牌赛事。在结束不久的2024成都马拉松比赛上,35000名跑者穿行于天府之国成都的大街小巷上,其中外籍选手数达639名。最终,埃塞俄比亚选手阿达内以2小时08分55秒摘取男子组冠军,肯尼亚选手切利莫以2小时27分12秒摘取女子组冠军。

城市的“流量密码”

近年来,中国的马拉松热已经有目共睹,从一项体育赛事到大众化的体育狂欢,马拉松热不仅满足了当下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期盼与需求,同时也因为巨大的“流量”而构架出了一座城市绝佳的对外综合展示平台。

“跟着马拉松去旅行”是当下网络中热门的关键词,甚至有网友直接复制下了城市马拉松的线路图,然后跟着马拉松的比赛线路,去城市景点和地标中一一拍照留念。事实上,城市马拉松的线路确实堪称外地人旅游的“藏宝图”,纵观各个城市的马拉松线路,无一不是主办方精心挑选和设计的。济南马拉松以大明湖为起点,经过大明湖、解放阁等地标,以济南奥体中心为终点,将济南的繁华与文化囊括其中;西安马拉松途经了37处各具特色的文化加油站,汉唐舞蹈、秦腔表演、兵马俑、城墙武士等将西安的文化特色争相展现。

成都的马拉松线路同样将天府之国的古与今进行了极具美感的“串联”,比赛者从拥有着3200年历史底蕴的金沙遗址博物馆出发,一路跑过春熙路、天府熊猫塔、望江楼公园、新华公园、四川大学博物馆等城市地标,并沿着天府大道、经过中国-欧洲中心,最终抵达全程马拉松终点——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一路上,成都的人文、民俗、商业、文化、教育一一呈现,为世界展示出了一幅新时代的城市景观图。

透过马拉松看城市,不仅能看到城市的繁华与活力,也能看到欣欣向荣与生机勃勃。

在马拉松挥洒着汗水与激情,不懈的奔跑与竞技中,一座又一座城市的精气神“活”了起来,让更多拥有梦想与追求的人,从世界的四面八方,会聚到了这里,又将城市的美与活,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流量”仅仅是马拉松带给城市财富的冰山一角,在“流量”的背后,马拉松还为城市锻炼出了一批拥有国际赛事筹办、举办经验的人才,亦为城市孕育出了一批又一批拥有积极健康生活理念的市民,这些才是马拉松真正在世界,在中国火起来、普及开来的重要原因。

对于城市来说,马拉松已经不是一场简单的比赛,它既是竞技,又是经济,这对“谐音”词,为城市增添了一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特色名片,也为城市提供了拉动地方产业和经济的重要机遇。

--> 2024-12-26 唐恬 1 1 成都日报 c143026.html 1 当城市遇见马拉松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