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4年12月31日

高效治堵 10分钟才能过的路口畅通了

治堵后的金周路口交通顺畅多了。

这一年

截至12月2日

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全部启动

17项堵点任务已完成

精细化调整交通组织6处

优化调整7条公交线路和17处公交站点

累计退围撤围面积38000余平方米、释放34条车道资源

交通是城市动脉,联系着千家万户和各行各业,是检验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试金石”。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世纪城南路、金周路与金牛大道交叉路口……今年10月31日,这些通勤路上的“堵点”“痛点”,以首批63个堵点治理任务清单的形式出现在市民面前,在这背后,是市委市政府将交通治堵作为民生实事的重要内容,“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的工作思路,通过明确具体措施、完成时限,具体化、清单化、项目化推进交通治堵工作。

治堵将近两个月,时间行至年底。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金周路与金牛大道交叉路口

路口“微手术”

通行时间大幅减少

家住郫都区,上班在金牛区,金周路与金牛大道交叉路口,张丽萱上下班都要经过。她从没有去记这个路口的名字,她知道到了这里必然遭遇拥堵,她在和朋友、家人、同事的“吐槽”电话中,用“走到堵车那了”来形容这个地方。

11月20日早高峰,当张丽萱从此经过时,她明显感受到路口变得通畅了,之前要花10多分钟,这次只花了一两分钟便顺利通过了。“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通勤时间成为衡量幸福指数的重要指标,我觉得很有道理。”张丽萱说,这多出的八九分钟时间,可以不用那么急匆匆跑上楼,可以去便利店买上一份早饭,可以去咖啡店买上一杯咖啡,一天的心情都会因此好很多。

为什么路口变得通畅了?张丽萱不知道具体的原因,她只是发现路口的标线是新的,公交车道取消了。看似没有什么大的动作,也没有封闭起来施工影响交通,但路口就是变得畅通了,从此经过的驾驶员有切身的感受。

为什么路口变得畅通了?路口是车辆行人汇集、交织、冲突的关键节点,高效有序的路口交通组织对提升交通运行效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交管部门在路口动起了“微手术”。

“微手术”是在市民基本无感的状态下进行的,将对交通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当路口没有像以前一样“打堆堆”“排长龙”,当一辆又一辆汽车从路口顺畅地驶过,当一个又一个“张丽萱”还在疑惑“咦,今天怎么回事?”……所有“微手术”参与者终于松了一口气,“手术”起效果了,早高峰的拥堵指数由2.13降至1.53,下降了约28%。

成新蒲快速路口

堵点“去病根”

多部门治理显效果

12月20日,周五。记者来到双流区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回访,这里的拥堵问题曾常年困扰路过的司机。如今,这个“老堵点”迎来了新变化,拥堵显著改善。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秩序处民警陈峥峥不禁感慨,“这个堵点的变化,仅凭一个部门单兵作战是不可能的,还得多个部门协同治理。”

作为成都市首批63个堵点之一,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很有代表性,从路口反排两公里的情况很常见,通过至少要10多分钟。小货车司机吴强对此深有体会,他用“毛焦火辣”4个字来形容那种拥堵的感受,至于为什么会堵,吴强也能分析出个一二:车多,左转、右转与直行的“搅起”了……

真实情况远比这复杂,之前,对这个老堵点的治理,没有形成合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始终没有去除病根。这次,依托成都市推动科学高效治堵工作协作机制,市公安局交管局、市住建局、双流区政府组建专班,找症结去病根。

拥堵的主要原因是绕城高速下行车流、成新蒲快速路进城车流、成新蒲快速路辅道车辆等多股车流交汇,不同流向的车辆在短距离相互交织严重影响通行效率。专班经多方综合研判,最终确定通过切除绕城高速收费广场绿化带,压缩车道宽度的方式,将路口西进口辅道增加为3车道,对主辅道之间采用硬质隔离进行分离,实现多股车流车辆分道行驶,同步实施路口交通组织精细化调整,减少车辆路口交织,以多路径小微工程改造,实现路口多方向拥堵缓解。

12月4日,当驾驶员从治理改造后的统力大道成新蒲快速路口经过时,他们惊喜地发现,这个老堵点通了。各方向车辆的通行效率显著提升,车辆的排队距离大幅缩短,西进口早高峰车辆行驶速度由6公里/小时提高至33公里/小时,拥堵指数由6.19下降至1.68。

万花三路、万卉三路交叉口

站点“港湾式”

上班路上不堵了

早上7点,陈玲如往常一样踏上上班的路。从家附近的地铁站上车,在成都西站地铁站下车,再乘462路公交车前往青羊工业园区这条日复一日的通勤路,是这位科技企业白领在成都最为熟悉的路线。

秋天的成都经常会下雨,每到这时候,像陈玲一样的“上班族”就会被迫在成都西站地铁F1口“打堆堆”。这里是万花三路、万卉三路两条主干道的交叉处,也是前往青羊工业园区、铁路成都西站的必经之路。“有人打车,有人骑单车,更多的是和我一样坐公交,大家都被大雨堵在门口,要不就是都打着伞,走都走不动。”陈玲笑言,曾经,从出地铁到上公交,有时真像“西天取经”一样难。

今年11月的某个早上,陈玲惊奇地发现,自己天天看到的公交站台彻底变了样——曾经的路边站台迁移到了紧邻地铁口的一片空地上,不仅比以前宽敞了许多,还设置了专门的上车通道和刷卡器。

有了专用通道和港湾式站台,上车变得容易了。然而,对陈玲来说,站台的变化对她更大的意义在于——去公司的路终于不堵了。

在港湾式站台建成之前,公交车上下客需要停靠在最右侧的车道,再加上早高峰期间路面的私家车、停放的共享单车、电瓶车,每到早晚高峰时期,原本就仅有三车道的路面总是拥堵不堪。

今年10月底,借鉴港口停靠船舶的模式,成都西站巴士换乘站直线式公交站台改造成了港湾式站台,站点面积升级扩展至300余平方米,可同时容纳3辆公交车到站驶入港湾内停靠,从而不影响主干道车辆通行,不仅缓堵,更保障了乘客上下车安全。

公交车有了“家”,陈玲的上班路也更舒心了一些。

记者从市交通治堵专班了解到的数据显示,自10月31日成都市公布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统筹部署下,各相关部门迅速响应,积极行动,强化组织联动协同,加速推进各项治理任务落实。截至12月2日,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全部启动,17项堵点任务已完成,精细化调整交通组织6处,优化调整7条公交线路和17处公交站点,累计退围撤围面积38000余平方米、释放34条车道资源。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良 陈煦阳 文/图

--> 2024-12-31 何良 陈煦阳 1 1 成都日报 c143235.html 1 高效治堵 10分钟才能过的路口畅通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