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办理企业信息变更,在四川某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的印象里,曾是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不仅要跑好几个部门,还要多个窗口来回跑。
7月1日10时52分,该负责人通过四川政务服务网“一件事服务”专区,在成都高新区顺利完成企业信息变更,实现“一件事”跨部门“只跑一次”,为全市首例。
提速度、减材料、优服务贯穿一年头尾,推进“落实”,也验收“落实”。经营主体发展质量提升,质量强市建设稳步推进,知识产权战略深入实施,市场环境治理扎实有力……时至岁末,成都市市场监管局交出一份数据:截至目前,全市经营主体已增至394.74万户,保持高位稳增。
释放惠企红利
高效办成“一件事”落地实施
7月1日,成都市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及成都市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与新《公司法》同步实施。通过部门数据共享,将原来的多头办理优化为“套餐式”服务,精简办事环节、简化申请材料,缩短办理时间、减少跑动次数,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进一步释放惠企红利。
“现在网上申请联办企业相关信息变更速度居然可以这么快!”崇州市某市政设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李女士由衷感慨,“这次,我们公司增加了经营范围、修改了认缴出资时间,还办理了银行、社保、公积金信息变更项目。”
当天,金牛区、温江区、郫都区、简阳市、彭州市、天府新区、锦江区等也纷纷完成首批企业信息变更“一件事”办理,蒲江县等完成首批企业注销“一件事”办理,获得企业的一致好评。
全心全意“优服务”。2024年,全市8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中心累计服务企业10.9万家次,降低企业成本7500余万元;制定行业协会商会收费正面负面清单,督促退还涉企违规收费328.98万元;出台全国首个市场监管领域常见违法行为合规容错清单,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1457件;新增“个转企”2460户,为成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专利被“唤醒”
无形“知产”变有形“资产”
5月,全省首单数据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成功落地,总部位于成都市青羊区的四川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其拥有的“四川省乡村振兴农产品数据”知识产权进行质押,成功向银行融资500万元。
上线全国首个“商标超市”“专利超市”和“综合集市”,创造性地将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搬上“货架”,各创新主体实现“交易”自由。8月,2024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暨成都·第二届知识产权供需对接会——知识产权公共服务赋能创新主体高质量发展专场活动在四川天府新区隆重开幕,吸引超200家高校、科研院所、投融资机构和企业参与其中。
无形“知产”变成有形“资产”。2024年,成都建设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出台《成都市专利保护和促进条例》,发布成都市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保护指引。建立高价值专利培育中心57个,有效发明专利量同比增长16.4%、达11.7万件,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至22.1件,越来越多专利被“唤醒”,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64.26%
挽回经济损失1.38亿元
3月11日,成都市市场监管局公布一组数据:消费投诉举报处理效能稳步提升,消费投诉调解成功率达64.2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81个百分点;投诉按时初查率100%,投诉按时办结率和举报按时核查率均达99.9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民生点滴所涉,市场监管部门念兹在兹。2024年,全市市场监管系统强化价格、广告、网络交易等重点领域监管执法,查办案件9091件,处置消费投诉举报42.5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8亿元。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建成A级以上食用农产品集中交易市场348家、农村地区规范化食品经营店172家,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覆盖率达97.7%。开展药品安全巩固提升行动,设立家庭过期药品定点回收药店645个。制定特种设备及目录外游乐设施安全生产专业委员会工作规则,出台住宅小区老旧电梯安全评估细则,让市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强。
2025年
真抓实干 奋发有为
站在时序更替的交汇点上,一件件实事、一个个变化、一组组数据跃动着全市市场监管系统担当作为、砥砺奋进的生动图景,也预示着新一年的行稳致远、万象更新。
关键词:市场环境
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完善经营主体登记管理制度。建立检验检测中心、技术与认证中心、知识产权公共服务站等专业服务园区全覆盖机制。开展个体工商户分型分类精准帮扶,制定“名特优新”个体工商户专项培育政策,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
关键词:产业发展
系统推进质量强企强链强县,“一链一策”制定产业链质量联动提升方案,加强质量共性问题协作攻关。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检验检测认证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建强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
关键词:创新活力
建设国家知识产权强市示范城市、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全链条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建设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出口基地,运营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成都分中心。
关键词:民生民利
强化民生领域监管执法,依法严惩制假售假、短斤少两、虚假宣传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探索建立投诉举报异常名录,依法规制职业索赔行为。完善网络交易平台常态化监管机制。
关键词:化解风险
完善食品安全责任体系和监管机制。开展特种设备安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力争实现特种设备使用登记率100%、法定检验率100%、严重事故隐患整治率100%。
关键词:监管效能
强化法治市场监管,推进《成都市质量促进条例》《成都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立法。实施深化市场监管领域信用提升三年行动,探索建立企业信用档案、个体工商户信用评价体系,升级市公共信用信息系统。
数说成效
企业信息变更、企业注销、开办餐饮店办理时限分别压减至7个、11个和13个工作日;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年度金额突破70亿元;
全市经营主体增至394.74万户;
国家级质检中心达22个;
处置消费投诉举报42.54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38亿元。
诚信经营倡议书
全市广大经营者:
在元旦、春节即将来临之际,为营造欢乐、祥和、健康、安全、文明、诚信的节日市场环境,成都市市场监管局、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发出倡议:
以诚为本,坚守正道
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将诚信经营理念贯穿商业活动始终,杜绝欺诈、违约、侵权等不诚信行为,树立良好商业信誉,以诚信赢得市场和消费者信赖。
保证质量,守护健康
严格把控商品和服务质量,从正规渠道采购,认真检查商品品质,确保所售商品安全可靠、符合标准,不经营假冒伪劣、过期变质、“三无”商品,为消费者健康负责。
明码标价,公平交易
遵循公平、合法、诚实信用定价原则,明码标价、清晰准确,杜绝价格欺诈、哄抬物价、低价倾销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保障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维护市场价格稳定。
优质服务,传递温暖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热情接待顾客,耐心解答疑问,积极处理售后问题,及时回应投诉建议,为消费者营造舒适、愉悦的购物体验。
担当责任,共创和谐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配合政府部门做好节日市场供应、安全生产等工作,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繁荣与社会和谐发展。
成都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成都市保护消费者权益委员会
王静宇/文 市场监管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