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
成都持续推出
四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
截至12月15日
成都市汽车消费奖励活动
合计申请
82221笔
拉动汽车消费
158.78亿元
四川省汽车置换购新活动
成都市产生补贴申请
8.48万件
拉动汽车消费
173.84亿元
国家汽车报废更新活动
成都市产生补贴申请
5.12万件
拉动汽车消费
89.6亿元
线上平台,极速涌入的东南亚小年轻分享着“二刷”甚至“三刷”成都的内容,用实际行动表明:对成都这座城市有多喜爱;以旧换新成效扩大,对消费市场拉动作用增强。截至12月18日,成都3C数码产品消费券核销3万张,直接拉动消费1.7亿元……
成都是西部消费中心城市、全国第2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的省会城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具备独特优势和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在政策和市场双轮驱动下,消费规模持续扩大,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积极探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和推进高水平开放有机结合的新路子,全力以赴提升“成都消费”核心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消费市场“热”潮涌动。
持续激发消费升级新活力
11月16日,成都今年第四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开启,活动总金额为1亿元。相较于前面三轮的奖励活动,这次有两大创新亮点——成都市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可和国家、四川省活动叠加,给消费者最大程度的福利;同时,购买二手车亦可参与成都市汽车消费奖励活动。
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显效,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前不久,市商务局发布数据:5月-12月,成都持续推出四轮“汽车消费奖励活动”,截至12月15日,成都市汽车消费奖励活动,合计申请82221笔,拉动汽车消费158.78亿元;四川省汽车置换购新活动,成都市产生补贴申请8.48万件,拉动消费173.84亿元;国家汽车报废更新活动,成都市产生补贴申请5.12万件,拉动消费89.6亿元。
强化政策协调和工作协同,逐步建立“去旧更容易、换新更愿意”的有效机制,带动企业持续受益,更拉动消费不断攀升。
这些数据的背后,是一系列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发力。
今年2月,印发的《成都市加快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实施方案》,以“新”为统领,基于成都优质消费资源,强调着力构建多元消费模式。最新印发的《成都市消费空间专项规划(2024—2035年)》明确成都消费行业未来“提升商品消费、扩大服务消费、拓展新兴消费”的发展重点。
连着供需两端,既惠企又利民、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成都健全消费新场景新业态培育机制,推动实施“一区一特色”分级分区商圈打造行动,推动春熙路、交子公园等商圈与全球顶级商圈联动打造国际时尚消费地标,优化各类企业参与消费场景营建机制;线上线下搭建产供销对接平台,建立政策奖补实时核算兑付系统……以政策机制创新持续激发消费升级的新活力。
完善“成都消费”品牌建设体系
成都东郊记忆艺术街区内,平均一天一场的国内外知名艺人演唱会,吸引无数年轻人扎堆;三体沉浸式艺术展、苏东坡沉浸式宋韵艺术展等场景,带来全新感官体验……今年的“五一”,东郊记忆成为许多游客争相追捧的热门目的地——不过5天,60余场活动吸引超过55万人次入园,客流同比增长140%;曝光量超过2亿次,同比增长150%。
作为消费新场景,活化利用工业遗存资源,通过数字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旅游消费场所,让工业遗址“留下来、潮起来”,是东郊记忆“出圈”的关键。
新的消费场景加速涌现,新的品牌正持续激发人们的消费热情。眼下,在消费领域,“首发”二字似乎总能抓住大家的目光,它意味着新的产品亮相、进驻,甚至是新的生活方式和理念。
“首店”是“首发经济”中的重要内容。
为进一步积极抢占“首店经济”优势,前不久,成都市商务局发布《成都市商务商贸园区“产业集群提能级攻坚”行动方案》中就曾透露,未来将重点培育多个服务业聚集区、重点商圈,预计至2025年、2027年、2029年底,推动全市商务商贸园区分别新落户高能级首店130家、145家、160家以上,分别开展首秀、首发、首展活动30场、40场、50场以上。
从积极培育文娱旅游、体育赛事、国货潮品等国际消费新热点,再到打造医疗美容、川派餐饮、中医药等“成都服务”品牌,举办国际车展、国际美食嘉年华等展会活动,成都正持续完善“成都消费”品牌建设体系,并深化国家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战略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打造全球优质消费资源集聚地,以优质供给,激发消费活力。
着力打造国际游客首选城市
“从大慈寺走出来,是一个很酷的购物区。太古里,这里几乎有你能想象到的所有奢侈品品牌,当然,还有很多我以前没听过的商店,里面各种精美的商品真的让人很有购买的冲动。古老又现代,我真的太爱这里了。”7月,视频博主Zam在自己社交媒体的分享中这样讲述自己的第一次成都旅行。
越来越多外国游客出现在成都街头,许多外国游客在社交媒体上称:“还会再来。”但如何将这些“流量”变为“留量”?便捷的服务、消费业态丰富和产品升级是核心。
精准解锁“服务”。从便利化入手,成都持续“加码”。
例如,今年3月,成都发布《外籍来蓉人员消费支付服务指引》,在指引中公布了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携程外币兑换点、19个外币代兑酒店、18个外币现钞兑换示范银行网点,以及157个外籍人员开户重点服务银行网点信息。
为让“老外”“不见外”,成都又在9月初,公布了第一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商店名单。在成都IFS,符合条件的境外旅客在商场内所有退税商店消费后,拿着购物小票和退税申请单,就可直接前往商场集中退付点申领退税款,当场就能办理退税,拿着现金后还能继续进行二次消费。
刚刚,成都又掀起了新一轮的消费热潮——成都市商务局在12月20日至明年2月14日推出其乐融“蓉”新春消费季,而消费季聚焦年货购物、以旧换新、餐饮消费及文体消费四大消费主题,联动各区(市)县将推出200余场促消费活动,为的就是让市民游客在成都可以玩得过瘾、买得尽兴。
细节中看得到用心。用好过境免签、市内免税店设立等政策机遇,成都在完善机场、公共交通工具、酒店商场、景区景点、街巷等场所外语标识设置的细微处用心,在开展线下支付、离境退税、消费维权、体验评价等便利化服务中创新探索,着力打造国际游客首选城市。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孟浩
本报视觉视频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