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1月09日

只要旋律响起 人们的心就凝聚在一起

1月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指挥家穆蒂指挥维也纳爱乐乐团演奏。新华社发

音乐是历史的回声,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交响乐这一源自欧洲的音乐形式随近代社会变革生根华夏,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大批不同题材、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不同内容和不同技法的优秀管弦乐作品相继涌现,既在中国现当代音乐史和演出史中写下了辉煌的篇章,也拉开了中国现代交响事业的大幕。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陈乾长期致力于音乐社会学和中国当代音乐研究。在她看来,探寻这些被广泛认可的、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中国化的管弦乐精品的“魅力密码”——为什么能够超越时代、唤醒听众的音乐记忆,以及时至今日依然能够承载国人炽热的时代与家国情怀,是十分必要的。

回望百年前,蔡元培、萧友梅创构了由中国人组织的第一支专业性、公开性的管弦乐队——北京大学音乐传习所管弦乐队,“这一具有拓荒意义的尝试,为中国交响乐的发展种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陈乾说,在战斗歌声此起彼伏,器乐创作几近奢侈的岁月中,老一辈音乐家冼星海、马思聪、贺绿汀、李焕之、马可等人从中国的民族音调、节奏和音色等方面汲取创作养分,投入到以管弦乐体裁抒写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社会现实中去。随着新中国开国礼炮的巨响,国家全力恢复经济建设,满足交响乐发展的重要条件逐步具备——大中型西洋管弦乐队相继成立、音乐院校高效组建、大批作曲与演奏人才崭露头角,催开了管弦乐创作的锦绣花团。

陈乾认为,中国交响乐的魅力密码具体体现为两方面,第一是把创作展现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精神的管弦乐作品作为艺术上的至高追求。“一部管弦乐作品的思想性、民族性内涵越深厚,越会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与感召力。包含古典音乐巨匠巴赫、贝多芬、勃拉姆斯等在内的众多作曲家,他们的作品中都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与鲜明的民族风格;更有肖邦、威尔第、格里格、德沃夏克、柴可夫斯基等作曲家,在创作中有意识地追求民族音乐风格,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音乐丰碑。”陈乾介绍,老一辈作曲家从丰富的民族传统中汲取创作元素,以民歌、戏曲、曲艺和不同时期的群众歌曲为素材,这些饱含民族风格的中国管弦乐精品,塑造出了生动而鲜明的音乐形象,降低了听众对于“西方舶来”艺术形式的欣赏难度,也拉近了管弦乐体裁与中国听众的距离,使其在开创期便深入人心。

同时,就创作题材的思想性而言,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对于国家发展、传统民俗、大好山河、社会生活等题材的关注,就已成为作曲家的主流选择,并由此产生了一批获得群众热爱的、可冠以“经典”之称的中国主旋律管弦乐精品。代表作有《红旗颂》《春节序曲》《北京喜讯到边寨》《黄河》等。这些作品对中国交响乐创作和群众的交响乐审美影响深远。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研究专家梁茂春先生认为这些作品“在世界交响乐坛上可谓独树一帜,他们在该领域的创作成就宣告了中国管弦乐创作春天的到来。”

第二,中国管弦乐作品的影响力,源自雅俗共赏的审美取向与真挚情感的贴切表达。正如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创作者之一何占豪先生所言“艺术性和大众性的和谐统一是音乐创作的核心”。陈乾娓娓道来,中国管弦乐自开创期,便占据了中国艺术音乐舞台的中心。那些或欢快动人,或优美抒情的音乐主题成为几代中国人的集体记忆,依然活跃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春节序曲》是各大国家级音乐院团慰问海外华人华侨专场文艺演出的保留曲目,也是拉开每年央视春晚大幕的演出序曲;在世界音乐史上具有影响力的中国协奏曲《黄河》和《梁祝》是大型纪念节会、专业艺术节、音乐赛事的高选曲目;《红旗颂》常作为国家重大政务活动、纪念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和尾声曲;《北京喜讯到边寨》《瑶族舞曲》以及朱践耳和施万春的两部《节日序曲》等作品,则成为国外各大知名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的保留曲目、安可曲目……

陈乾动情地表示,艺术作品生命力和影响力的强弱,归根到底是由作品的内力决定。这些紧扣时代脉搏的主旋律作品,翻开了中国交响乐创作的辉煌篇章。无论在哪里,只要旋律响起,人们的心就凝聚在一起:它们唤起了国人流淌于血液中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使民族情结更牢固;它们在一辈辈听众的心里种下种子,使美好的乐音久久不散,沉淀成心头永远的交响记忆。

--> 2025-01-09 陈蕙茹 1 1 成都日报 c143645.html 1 只要旋律响起 人们的心就凝聚在一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