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1月16日

天回镇琐记

□刘雪燕

多年前,我家隔壁院子里,靠最里面还缺了半扇玻璃的那两间屋,终于租出去了。住进来的是一家三口,男人高高的个子,穿着卸了肩章的军服,走路带风,英气逼人。女的娇小温婉,柔弱的样子,怀中抱的小孩,约摸1岁,大眼睛,睫毛长而翘,是他们的女儿。低调的男主人,让我们很难和武林高人的弟子联系起来,他就是巴蜀武术界赫赫有名的张邦元先生。张先生自幼随父习武,6岁时痛失双亲,即出家昭觉寺拜少林派三大高僧为师,毕生习武不辍。他为人和善,像我一般大的小孩都叫他张伯伯。

我要去后面的压面房加工面条,抄近路最好的方法就是穿过隔壁院子。一来二去的,我们这帮小孩从他家门口进出多了,也混熟了。张伯伯的爱人姓包,我们喊她包孃孃,有时她忙做饭时,就把女儿交给我们逗着玩。张伯伯正经练武的时候是早上5点左右,我们是看不见的,听说是在他工作的所在单位——天回山植物园。到了黄昏,晚饭后没事时,他会把院子里疯耍的小孩子们喊拢,按高矮列队,像教头一样教我们一些动作,如踢腿、冲拳等。当时电影《少林寺》很火,所以我们这帮小孩子学得很是卖力,“嘿,哈”的声音传得很远很远,吸引不少人围观。那时,张伯伯成了这条街最受追捧的人物。

天回镇和平照相馆旁边有个“大川东”茶铺,铺子很大,中间是天井,四角放着簸箕,方便跑堂的随手倒剩茶,生意很好,逢场天更是座无虚席。茶铺是鱼龙混杂的地方,那天逢集,下着毛毛雨,茶客比往常少了些。凹凸不平的地面,被湿鞋底一踩,黏糊糊的。张伯伯和“何氏豆腐”的老板何永盛是好朋友,他俩常坐在门口靠墙的位子喝茶(后来我才知道,习武之人有选位子的习惯,靠墙是为了防范偷袭)。那天我正好和外公也在那里喝茶,突然有叫喊声传来:“抓小偷!抓小偷……”正和何老板聊得高兴的张伯伯眼睛刷地循着声音过去,瞬间黑衣人已慌张地跑到门口了,张伯伯眼疾手快一个横扫腿,黑衣人一扑爬摔倒在地上,手里还紧紧捏着钱包。张伯伯一把将他抓了起来,丢包的人也赶到了,夺回了钱包。

“三娃子,你咋干这个了?”何老板吃惊地问那黑衣人。

他抹了抹脸上的泥水,泪眼婆娑地说:“何叔,我妈病了,急用钱,我老婆跟人跑了,我这是第一次,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了,唉!”

张伯伯见何老板认识,听了他们这般话,脸色才稍微缓和了一点,教训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以后可别动这样子的歪脑筋了。”黑衣人连连点头。何老板从兜里掏出几张1元钞票塞到他手里,张伯伯也拿了几块钱给他。黑衣人愣住了,捏着硬塞到手里的钱呆呆地站着,何老板叹了一口气说:“快回吧。”

望着三娃子离去的背影,他俩许久没说一句话。

前些日子,我偶然路过天回镇,到曾经住过的地方看看,尤其是张伯伯住过的那间屋。那缺了半扇玻璃的窗户,至今也没有镶上玻璃,墙上写着“拆迁”二字。我随手拍了几张照片,发微信给他看,顺便聊了几句。得知八十几岁高龄的他,每天清晨还要起来练武功,还在社区发挥余热。

一生只为做好一件事,那就是发扬光大巴蜀的传统武术,张伯伯是做到了。

--> 2025-01-16 刘雪燕 1 1 成都日报 c143928.html 1 天回镇琐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