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构建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为区域协同发展指明了方向。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在充满易变性、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模糊性的发展环境之中,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作为我国区域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一环,面临着重要的机遇与挑战。
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相比,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肩负着一项独特而重要的任务——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这一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旨在打破长期以来行政区划分割带来的资源流动障碍,让经济发展能够遵循自身规律,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释放新的活力。
推动“三向”协同
面对即将启动的“十五五”规划编制,把握“三向”的协同关系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落实战略目标导向,二是布局结构优化方向,三是调控资源要素配置流向
通过相关数据分析发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目前面临三大挑战。第一,缺少小、特、精、强的“动力源”和“能量场”。在区域发展的版图中,这些微小却充满活力的增长极至关重要,它们如同星星之火,能够形成燎原之势,带动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目前,成渝地区这样的关键力量还相对稀缺,使得区域发展的动力略显不足。第二,这一现状制约了区域多中心—网络式韧性结构的形成。在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中,多中心—网络式结构能够增强区域的抗风险能力和适应能力,就像一张紧密的大网,一处受损,其他部分仍能相互支撑。然而,当前的发展困境使得这一理想结构难以构建,区域发展韧性大打折扣。第三,这一现状直接影响了区域发展各类资源的精准配置与投放。资源如同发展的“血液”,只有精准输送到需要的地方,才能发挥最大效益。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动力源”和合理的结构,资源在配置过程中出现了低效和错配现象,无法充分发挥其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面对这些挑战,深入认知三个关键问题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从什么尺度理解成都都市圈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这不仅仅是一个地理范围的界定问题,更是关乎如何准确把握区域发展特点和规律的核心所在。不同的尺度会带来不同的发展策略和重点,只有找准合适的尺度,才能为后续的规划和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怎样构建多中心—网络式结构?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区域内的城市、产业、人口等要素,明确哪些可以成为多中心的“中心”,哪些能够在网络中发挥关键连接作用,从而构建起一个有机的、充满活力的发展结构。最后,从什么切入点设计迈向区域共同繁荣的建设路径?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就如同找到了开启成功之门的钥匙,能够让我们的发展策略更加精准有效,切实推动区域实现共同繁荣。
面对即将启动的“十五五”规划编制,把握“三向”的协同关系是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的关键所在。一是落实战略目标导向,明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使命,围绕这一定位制定清晰的发展目标,确保各项工作都朝着实现区域繁荣的方向前进;二是布局结构优化方向,根据区域内不同地区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合理调整产业布局、城市功能布局等,促进区域内各部分的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共进的良好局面;三是调控资源要素配置流向,科学合理地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资源要素向最需要、最能产生效益的地方流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避免资源的闲置和浪费。
综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规划需要认识到微小的成功能够汇聚成宏大的愿景,繁荣往往在点滴的积累和涌现中实现,“微核”计划的构想应运而生。“微核”计划作为一种创新的发展模式,超越过往传统的区域协同模式,有助于在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中形成互补性、差异化功能定位,有助于优化新质生产力布局,增强区域协调发展动力,有助于创造供给和引领需求,实现整体性供需良性互动,有助于在促进区域经济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综合质量同步提升,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在不确定性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
实施“微核”计划
“微核”计划的核心在于打造一种股权型微核单元,这是一种超越行政区思维的新型经济单元和功能单元整体性治理模式,让区域内各座城市真正建立起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共生关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发展承载着国家的战略期望和人民的美好愿景。“微核”计划的核心在于打造一种股权型微核单元,这是一种超越行政区思维的新型经济单元和功能单元整体性治理模式。未来,在实施“微核”计划过程中,要结合成渝地区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和创新,将“微核”计划与区域发展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协同发展的强大合力,推动区域共创共享持久繁荣。具体而言,所有城市共同参与商议,按照一定的出资比例共同建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微核股权基金,并随之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微核股权基金投资委员会,并建立相关运作规则和流程。这一基金就像是一个“能量汇聚池”,为后续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和撬动杠杆,进而依次开展以下三方面工作:
首先,立足区域整体寻找微核单元是“微核”计划的重要开端。这些微核单元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可以是一条充满烟火气的街道,它承载着本地的特色文化和商业活动,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培育,能够成为独具魅力的消费和文化聚集区;可以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园区,汇聚了各类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人才,是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的重要阵地;可以是一座高楼大厦,其中入驻的企业涵盖了不同的行业领域,形成了一个小型的产业生态系统;甚至可以是一个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他凭借着独特的创意和才华,能够成为带动区域发展的新引擎。立足区域整体深入挖掘和发现这些潜在的微核单元,为区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其次,学习风投思维投资微核单元是培育微型增长极和新型动力源的关键步骤。利用微核股权基金,对区域内具有潜力的微核单元进行有针对性地投资,包括资金注入、技术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例如,对于一个有创意但缺乏资金的创业团队所在的楼宇微核单元,可以提供启动资金和创业指导,帮助其发展壮大;对于一个产业基础较好但技术相对落后的园区微核单元,可以引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其产业升级。通过这样的投资,不仅让微核单元成长为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微型增长极,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型动力源,也让区域内各座城市真正建立起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融合共生关系。
最后,联网微核单元则是实现多链分工协同的重要手段。在当今全球化和数字化的时代背景下,“微核”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价值链、供应链、创新链等与周边区域的协同发展,形成强大的网络协同效应。一方面,“微核”与周边地域在产业、人才、技术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例如,科技创新“微核”可以将研发成果向周边城市的制造业企业进行转化,带动周边城市产业的升级;特色产业“微核”可以与周边区域的配套企业形成产业集群,提升整体竞争力。另一方面,“微核”的发展成果会通过扩散机制向周边区域扩散。随着“微核”的发展壮大,其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不断增强,吸引人口、资金、技术等要素向周边区域流动,促进周边区域的发展。这种由点到面的发展模式,将有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整体繁荣。
(作者:中央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