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胡林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奋斗目标。近日,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加强央地协同,引导地方科技工作更好服从和服务于国家需要,高水平建好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成都作为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2024年9月,国务院批复的《成都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明确将西部科技创新中心作为成都城市核心功能定位之一,赋予成都科技工作从更高层面服从和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的使命担当。高水平建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需要加强与中央各部委、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中介机构等协同,集聚一批大科学装置、实验室、孵化器、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创业空间等科技创新资源,做强高能级产业创新平台、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平台和高品质功能服务平台等,在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主阵地”作用。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集聚高能级创新平台
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建设科技强国的内在要求,高能级创新平台作为催生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引擎,其集聚水平是一个地区科技创新显示度的重要标志。当前,新技术革命正在推动科技创新组织模式的变革,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和强大动员能力,建立国家、各部委和地方统筹协调的全链条科技资源管理服务体系,加强资源平台统筹、区域创新统筹,推动更多战略性资源和政策要素在地方落地运行。
成都高水平建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要抓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在国家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布局中,加强与中央、省级有关部门沟通衔接,重点以西部(成都)科学城为前沿阵地,以国家战略科技创新平台、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为重点突破方向,聚焦核能与核技术、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等领域,主动设计和积极争取承担重大基础和前沿科研任务,在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天府实验室体系、前沿交叉研究平台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最大限度争取国家支持,更好发挥成都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
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做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
科技强则产业兴,产业兴则城市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也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支撑成都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其核心功能在于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直接产出及产业应用转化。
成都高水平建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要强化技术转移平台建设,结合成都科技创新资源本底和优势产业方向,围绕8个产业生态圈、30条产业链,以及一些未来产业赛道,着力布局建设一批技术转移中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中试验证平台等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公共平台,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促进科技创新成果快速走向产业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同时发力,实现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蝶变。
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统筹各类创新平台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要靠科技现代化作支撑,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的关键举措。新时代新征程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发展,推动我国如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成都也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重塑战略科技力量,在2024全球创新指数中位列第23位,位势得到迅速提升。
成都高水平建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强化新时代国家战略腹地技术保障能力、强化国际科技创新引领能力、强化全球先进创新要素配置能力等综合功能,整合各区(市)县现有的创新平台资源布局,统筹推进国家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和运行,推动科技创新平台布局和城市空间格局协同融合。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事业发展,打造人才集聚科研平台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首要驱动力,是科技创新工作的实施主体和中坚力量,发挥着引领性作用。以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凝练实施的重大项目为载体,强化面向重大科学问题的协同攻关,高效聚合人才、科研、高校、企业等创新要素,推动产学研协同和学科共建、人才共用、资源共享。
成都高水平建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要积极搭建人才集聚科研平台,以重大科技项目为牵引,全面推动“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更多激发有真才实学的科技人员内生动力。鼓励重点企业与国内知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加强合作,深化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改革,探索多主体联动的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机制,赋予科研院所和高校人才更多的科研自主权,引导最新科技成果、优秀科研人才、创投资本协同耦合,促进人才实践锻炼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
推动科技开放合作,完善创新平台服务体系
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以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为方向,将开放作为西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进一步加强创新开放网络的系统设计,与新型研发机构、全球高新企业、世界一流大学紧密合作,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线上线下紧密结合的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建立更加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和转化的平台服务体系。
成都高水平建好西部科技创新中心,要强化科技创新平台服务体系建设,在构建开放型公共研发平台、中外联合研发平台的基础上,多渠道、多层次、多领域开展国内外科技创新交流和合作,共同完善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系统、科技文献服务系统、仪器设施共用服务系统、科技法律服务系统等平台服务体系,提供技术评估、技术转移、项目认定、需求配对、政策咨询等创新服务支持,实现更大范围和更多参与者的资源共享,更好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市情研究所(决策咨询部)所长、副教授。本文系四川省科技计划软科学项目西部(成都)科学城创新平台建设研究(项目编号:2023JDR0193)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