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将至,又到了关注儿童健康和安全的时候。你知道每逢春节儿童医院里接诊最多的病例是哪种吗?看完以下几个故事你便清楚了,现在还只是临近春节,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成妇儿)已经忙得人仰马翻了。
故事
幼童遭遇“夺命刺客”
先让我们来看三个故事:
故事一:狂奔500公里抢救2岁娃
1月15日下午,成妇儿接到西昌转诊来的一个2岁1月的男童,因为吃水果时误呛果核窒息缺氧,当地医院难以取出,不得不给孩子气管插管并借由呼吸机辅助通气,长途奔袭来到成都,情况十分紧急。
在呼吸内科和麻醉科医师的努力下,经过多次尝试才借助纤维支气管镜将直径达2cm的果核取出。这枚果核完全把气管堵死,要不是插管及时娃娃的命就没了。
故事二:1岁娃被纽扣电池腐蚀食道
1月5日,一名1岁女童在家中误吞异物被送到成妇儿,耳鼻喉科实施急诊手术从食道部位取出一枚纽扣电池,术中镜下可见食道壁已有明显腐蚀伤痕。为了防止伤口恶化,宝宝术后至少20天不能吃东西,只能靠鼻饲管供给营养。
故事三:充电头金属片卡进2岁娃鼻内
1月中旬,一个2岁的“费头子”娃娃在家中玩耍时,把一条充电线的端头塞进了鼻子里,家长发现后赶紧去拽,没想到线出来了金属头却卡在里面出不来,赶紧送到成妇儿。经影像检查后医生发现,金属头卡在了鼻腔后临近鼻咽部位,只能实施麻醉后手术取出。
除此之外,还有多个类似事件:12岁少年误吞蛙骨卡喉;1岁11月的幼儿误吞硬币卡喉;2岁6月宝宝误吞瓜子卡气道;6岁孩子误吞鸡骨卡喉……
医生盘点后发现,2025年1月1日到21日,他们接诊的气道、食道异物住院患儿已达7例。“这些是卡得厉害要住院做手术的,加上门急诊上通过喉镜或鼻镜取了异物就能走的患儿,那就更多了。”
盘点
哪些东西容易“闯祸”?
过年过节聚会多,是儿童气道、食道异物高发时期。哪些东西容易“闯祸”?让成妇儿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专家为我们盘点一下。
1、坚果类:花生、瓜子、杏仁等坚果,特别容易“闯祸”。孩子一边玩闹一边往嘴里塞,坚果很容易趁虚而入,卡在哪儿都是大麻烦。
2、骨头类:孩子们啃骨头时咬下来的小块骨头,很容易被误吞。若是吞下尖锐的鸡骨头、鱼刺,就更危险了,很可能划破食道。
3、玩具小零件:常见的有硬币、纽扣电池、玩具上的珠子和小零件等,孩子玩着玩着就会不自觉地把它们放进嘴里。此前本报就曾报道过磁力珠引发的大祸:一名4岁女童当糖豆吞下,致多处肠穿孔抢救10天。
方法
被异物卡住时的正确处理
如何判断孩子被异物卡住了?成妇儿专家提醒,有些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而有症状的患者可表现为难以吞咽食物、流口水、颈部或胸部疼痛、咳嗽并呼吸困难或呼吸伴杂音。通常来说,只要仍卡有异物,症状便会持续。但有时候即使异物仍然卡着,症状也可能会消退,家长最好去医院确认一下是否安全。
划重点:判断孩子被异物卡住后,有三大误区。
第一,别用手抠。因为手指不仅很难准确取出异物,反而可能把异物越推越深,还可能不小心划伤孩子娇嫩的喉咙,让情况变严重。
第二,别让孩子强行吞咽食物。吃口饭或喝口醋来“顺下去”的做法大错特错,米饭、馒头等食物,可能在吞咽过程中把异物挤得更深;有人认为喝醋可以软化骨头,但实际情况是,就算把骨头直接泡在醋里,一时半会儿都不会软,更别提只有吞咽接触那一瞬间,不但起不到作用,还可能耽误最佳救治时间。
正确做法就是:别犹豫,立即送往有条件做儿童鼻咽喉镜、胃肠镜或支气管镜的医院就医!
预防
避免食道、气道异物要这样做
成妇儿专家表示,避免儿童食道、气道被异物卡住,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孩子吃东西时不要大笑、打闹,减少呛咳机会。
其次,避免让孩子在看电视或玩耍中进餐,进食时提醒孩子细嚼慢咽。
再次,吃肉、鱼、枣时,先去除骨、刺、枣核,喝汤时注意汤中是否有细骨渣和小鱼刺等。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家长务必妥善放置细小物品,不要让孩子把类似纽扣、硬币、小玩具、电池等物品放在口中玩耍;少给儿童喂食果冻、红枣、花生、瓜子等食物。
邓云霞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邓晓洪
供图 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