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万家灯火”、情牵“急难愁盼”。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纪检监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24年,成都在抓好基层监督上持续用力,强力推进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扎实开展“有事找纪检”,聚焦基层“三资”持续做优“应进必进、阳光交易”,不断织密监督体系,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让群众看到态度、看到力度、看到变化,让老百姓真切感受到纪检监察在身边,清风正气在身边。
以超常规政治主动开展集中整治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是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内在要求。
这一年,成都市纪委监委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安排,以超常规政治主动开展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市县两级纪委监委班子成员带头接访、领责包案、既督又战,聚焦县级主战场,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集中力量打好整治攻坚战。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机构)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从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精心布局、强力推进,确保集中整治在成都见行见效。
开展集中整治过程中,成都坚持从群众身边的腐败入手,在直接关系民生福祉的领域和行业,在严重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人和事上,找准切口,下足功夫。
2024年以来,成都市纪委监委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校园餐”、殡葬行业、集体“三资”、物业领域等专项整治,协同有关部门贯通抓实整治社会救助“人情保”“关系保”、不动产“登记”难等15件具体实事,指导区(市)县因地制宜开展24个整治项目,推动各级各地各部门查改问题2.6万个,完善制度机制4600余项。
开门访民情,一线听民声。整治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群众需求和感受,及时发现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成都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关切,在乡镇街道基层一线喊响“有事找纪检”,通过坝坝会、赶集日驻点接访,点对点收集社情民意,在依托“信、访、网、电”传统举报方式的同时,进一步畅通渠道,加强“码上举报”宣传,不断提升群众举报便利度。同时,深化“走基层、访民生、解难题”活动,推动“有事找纪检”与12345热线平台、微网实格有机衔接、协同联动,快速受理群众信访事项,推动职能部门高效办结,确保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截至目前,解决群众诉求8.6万个,返还群众财物1.3亿元。
“我们把集中整治与加强基层监督以及清廉蓉城建设等工作统筹融合,相关措施共通共用、一体推进,全面查纠机关、学校、医院、村社等各领域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有效提升纠治问题的深度和广度。”成都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聚焦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督促个性问题点对点解决,推动共性问题面上整改,让集中整治成果更好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2024年,全市共处置相关问题线索6697件、立案4034人、留置176人、处分3139人。
深化基层产权“应进必进、阳光交易”
引领规范行权 护航城乡发展
仲冬时节,正是耙耙柑集中上市季,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的刘大叔正忙着打理果树。
“你看这片果子长得多好,之前农交所到村里拍卖,我果断拍下了这个园子,在家门口赚钱好方便嘛!”刘大叔的这片果园以前是两河村的集体果园,2023年成都农交所蒲江分所现场竞拍流转该果园,经过34轮激烈竞价后最终成交。“以前都觉得是少数人说了算,现在所有人都能来参与竞拍,整个过程透明公开。”村民们表示。
感受到变化的不仅是老百姓,蒲江县西来镇两河村党委副书记坦言:“以往村上有好的项目要流转,我们电话都不敢开机,就怕有人上门找关系,现在项目入了库,全部通过农交平台交易,群众看得一清二楚,工作也更好开展了。”
近年来,成都持续深化基层产权交易规范化建设,通过督促“应进必进”项目全部“阳光交易”,避免“三资”交易游离监管之外,有效遏制暗箱操作等“微腐败”问题,促进基层治理、护航城乡发展。
历经两年多的探索实践,基层产权内涵更加丰富,城市社区服务采购、国企自主招采、政府事业单位限额以下招采、规自部门砂石交易等纷纷“入圈”。金牛区抚琴西南路社区美空间氛围营造项目,通过平台公开交易,吸引4家供应商报名,节约资金6000元。简阳市江源镇2025年以工代赈示范工程设计造价项目,通过平台吸引10家供应商,最终以竞争性磋商成交,节约资金6.1万元。
为进一步推动责任落实,这一年,成都市纪委监委分别向市农业农村局、市委社工部、市规自局等函告4次,通报典型案例5起,推动市委社工部、市农业农村局面上调度5次。打通“纪检+巡察+审计+财政”监督协同渠道,将基层产权交易推进情况纳入对村巡察、年度审计重要内容,问题共享、线索移送、督促整改机制运行更加有力,交易品类目录动态更新更可持续。
目前,全市形成了4大类36项392个细项的清查核实目录,建立起了以“规矩纪律管‘管三资’的人、流程规则管‘三资’的事、农交平台做‘三资’的易、市场机制释农民的疑”的“应进必进、阳光交易”基层产权规范化机制体系。
“实施‘应进必进、阳光交易’以来,全市查处涉‘三资’交易有关案件同比下降80.8%,盘活村闲置资产资源1.1万宗。”成都市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表示,通过“阳光交易”引领规范行权、促进节资增值已成为共识。
统筹用好基层监督力量
不断提升监督效能
“总算可以正常停车了,多亏了你们。”2024年7月,按照成都市深入开展村(社区)纪委交叉检查的相关要求,青白江区大弯街道组织开展环式交叉检查,根据“本村回避、跨村轮查”原则,由蔡家庙社区纪委对石家碾社区开展检查。实地走访中,有群众反映花鸟市场私人收取非机动车停车费的问题一直未得到解决。
经查,2022年至2024年,群众多次通过网络理政平台反映该问题,但大弯街道负责城市管理工作的贾某和负责网络理政平台管理工作的杨某,在牵头办理群众投诉过程中,仅是到现场走个“过场”应付了事,不仅没有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还虚假回复“问题已整改完毕”。最终,区纪委监委给予贾某、杨某党内警告处分,对时任石家碾社区副书记徐某某给予政务警告处分。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已督促相关单位整改完毕。
基层监督点多线长面广,监督力量分散、办案薄弱、“熟人社会”等是基层监督面临的突出问题。
成都市纪委监委持续建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优化机构设置,指导县级纪委监委深化派驻机构改革,推动镇(街道)纪(工)委书记专职化;不断规范交叉检查、片区协作等机制,推动人员力量有效整合、监督办案深度融合;加强基层纪检监察组织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让监督力量向“微网实格”下沉,打通基层监督“最末梢”,目前,全市村(社区)纪委书记担任村(居)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比例达94.5%。
全市各地围绕破解制约基层监督的实践难题,纷纷出实招硬招。邛崃市大同镇实施片区化治理模式改革探索,整合资源共建片区党委,成立由“镇纪委副书记任片区纪委书记、5个村(社区)纪检委员任片区纪委委员”的片区纪委,统筹协调辖区内5个村(社区)纪检监察干部力量,推动监督向村(居)延伸。彭州市桂花镇金城社区开创数字公开模式,在“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依托“同在屋檐下”智慧治理小程序,推动政策制度规定、评议决策公开、党务政务公示、项目财务监督等有序“上线”,以数字赋廉促进村情村务清爽。新津区加固“微网实格”组织体系,建强村(社区)监察工作信息员、廉情监督员队伍,持续完善机动灵敏的基层监督网络。
全面提升基层监督工作质效,离不开高素质、专业化的纪检监察队伍。成都市纪委监委做实培训提能,推动市、县两级培训资源向基层倾斜,统筹开展片区培训,全覆盖培训镇(街道)纪(工)委书记,确保基层纪检监察干部履职尽责、发挥作用。
“织密织牢基层监督网、完善基层监督体系,是常态化、长效化防范和治理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应有之义。”成都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不断完善基层监督体制机制,持续深化集中整治,努力把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一线,让整治成效更加可感可及。
成都市龙泉驿区:
探索“纪检监察进网入格” 到群众身边解难题
“这是我最近认领的一个事项,驿河社区下发的,已经通过‘有事找纪检’解决。”打开“蓉城先锋 智慧党建”小程序,龙泉驿区纪委监委法规研究室负责人李锦峰向记者介绍。2024年4月,李锦峰在区纪委监委的组织下前往龙泉街道驿河社区报到,成为该社区11网格第九微网格的网格员。
2024年,龙泉驿区纪委监委积极探索“纪检监察进网入格”工作模式,组织162名机关纪检监察干部到长期居住地党组织报到并下沉到一般网格、微网格党组织,250名村(社区)纪委书记和党风政风监督员就近进入三级网格党组织体系,将监督体系与“微网实格”服务体系串联并网,推动纪检监察监督向基层末梢延伸、向群众身边延伸。
“纪检监察干部进网入格后,依托基层党委、党支部、党小组‘微网实格’党组织体系,充分组织、发动网格员,到群众身边听民声、解难题,把‘有事找纪检’工作落实到群众关心的大事小事上面。”龙泉驿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人员进驻或联系区内重点企业、高校等单位“专属网格”,建立与企业、高校等单位纪检机构的日常联系、业务沟通机制,建立与专属网格党组织的工作联系指导机制,及时感知、快速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目前已累计联动走访企业953家,助企纾困解难题360个。
“纪检监察进网入格”不仅仅是让纪检监察干部成为网格员,更是“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监督体系与“微网实格”服务体系的串联并网。在区级层面,龙泉驿区纪委监委与区委政法委等牵头部门建立联席会议、信息互通共享、问题线索移送、结果反馈、考核互评等工作机制;在镇街层面,推动由镇街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统筹、统管、统调;在村(社区)层面,推动基层纪检监察组织与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有效衔接,把监督融入日常工作,以“有事找纪检”“码上举报马上办”为抓手,深入群众访廉、问廉、讲廉、诉廉、评廉。
为进一步提升基层监督质效,该区纪委监委结合基层监督重点,细化制定共性监督清单,各镇街纪(工)委在此基础上,指导各级网格党组织根据商业楼盘社区、农民集中安置区、“三无”院落、纯农村地区等不同情况,分类精准梳理个性监督清单,以清单派单开展群众点题式监督,既着力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也注重收集、查处“风腐责”问题。
“我们还制定了‘纪检监察进网入格’工作指引,从组织架构、工作体系、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保障等方面,赋予镇街纪(工)委运行调配、考核评价等职责职权,确保监督有人抓、落得下。”龙泉驿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纪检监察干部累计走访群众1万余人次,收集群众诉求和问题1750个,推动解决1670个,在网格巡查、交叉检查中发现并深挖“风腐责”问题线索105个。
成都市温江区:
联动发力 把“问题清单”变为“幸福清单”
“社区的‘吐槽站’真不错,提了意见立马就整改了。”温江区永宁街道城武社区居民张大爷口中的“吐槽站”是该区纪委监委为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建在群众家门口的“有事找纪检”工作站。此前,张大爷反映篮球场“烂糟糟”的,设施陈旧且存在安全隐患。不久,球场翻新了、设施也更换了,每天下午篮球场上都十分热闹。
为更直接、更全面收集群众意见,温江区纪委监委充分发挥多元参与力量,构建上下左右协作联通机制,及时收集掌握群众的诉求。一方面,在各村(社区)公布“有事找纪检”联系电话,在群众家门口开设“吐槽站”“坝坝茶”等流动工作站,方便群众随时反映自己的“烦心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地倾听民声。另一方面,构建“纪检+巡察”“纪检+审计”“纪检+职能部门”多方联动机制,整合12345、“问政四川”等平台力量,成立群众问题诉求收集、处置工作专班,定期收集汇总群众问题诉求,变“各自为战”为“统一调度”,实现信息“无障碍”互通共享。
针对收集到的问题诉求,区纪委监委每周汇总并形成情况周报,组织开展走访调查,梳理形成问题清单,整合主体责任、监督责任、监管责任同向发力,健全完善群众问题诉求“受理—办理—反馈”全链条联合督办机制,以“室组地巡”协同联动监督,推动高质高效办结群众问题诉求。
同时制定《温江区12345热线平台、“有事找纪检”重点事项提级督办实施方案》,将同一事项连续反映的问题纳入重点督办范围,以“提级办理”方式点对点专项督办,先后督促解决小区物业管理、不动产登记、棚改居民安置、老旧燃气管线改造等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问题48个,群众问题诉求办理平均回复周期2.73天,同比缩短12.6%。
“路面破损、路灯故障、噪音污染……这些群众诉求看似小事,却都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督促问题解决的同时,也推动建章立制,让群众的‘心上事’变成职能部门的‘上心事’,实现长效治理。”温江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始终坚持在“管长久”和“有实用”上下功夫,督促相关部门完善制度机制,强化整治的系统性、协同性、有效性。
2024年以来,收集群众问题诉求2816个,办结2709个,督促相关部门单位、行业领域形成权力规范运行制度机制141项。
都江堰市:
聚焦群众所盼 “纪”(几)下办
“聚源镇笆桥社区笆桥馨苑门口长廊和亭子被社区租给他人用来开农家乐,严重影响小区环境卫生和安全。社区干部张某某在处理该事件时不认真履责,未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造成不良影响,被给予党内警告处分。”2024年11月,在“群众盼·‘纪’(几)下办”专项行动工作推进会上,都江堰市纪委监委现场通报一起典型案例。
2024年,都江堰市把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主攻方向,深入开展“群众盼·‘纪’(几)下办”专项行动。“四川方言里,‘几下’的意思是迅速,我们正是以这样的标准紧盯群众急难愁盼,通过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推动解决,着力构建群众信任监督、监督回报信任的良性循环。”都江堰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找准群众反映的痛点难点是高效推动“群众盼·‘纪’(几)下办”的前提。都江堰市纪委监委畅通群众反映渠道,在全市范围内张贴4000余份宣传海报,发放纪检监察干部服务群众联系卡2万余张,召开群众坝坝会280余场,通过广泛宣传,全覆盖收集诉求反映,让群众知晓熟悉“群众盼·‘纪’(几)下办”行动,真正做到有事找得到纪委。截至目前,都江堰市纪委监委共收集群众反映涉及环境卫生、农田灌溉、道路破损、土地租金、小区管理、消防安全,以及基层党员干部不作为、作风不正等方面问题和诉求3727个,已全部列入台账实行动态更新、跟踪管理。
同时会同公安、民政、人社、住建、卫健等部门,运用项目化机制,实行“群众点题—社区初审—镇街审核—市纪委监委审定—主责单位实施—群众评价”全链条闭环管理,对群众反复投诉、久拖未办、涉及多部门的问题优先督办、限期落实。对群众反映问题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线索,及时依纪依规依法调查处置。截至目前,该市已通过“群众盼·‘纪’(几)下办”专项行动发现问题线索154条,立案查处72件72人。
“群众盼·‘纪’(几)下办千头万绪,如果没有事前面对面认真倾听群众的真实需求,事中让群众全过程参与并监督,事后把群众的获得感、满意度作为评价标准,就难以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都江堰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建立“办前见面、办中沟通、办后反馈”机制,同步开展市、镇(街道)二级抽查,并通过社区交叉检查核实办理情况,全面掌握群众满意度,保障工作实效。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都江堰市纪委监委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把“民评民议”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贯穿于定“方向”、提“质效”、增“福祉”的“全周期”。截至目前,该市已投入“群众盼·‘纪’(几)下办”专项资金近100万元,并以此撬动其他资金1000余万元,有序推动解决蒲阳中学交通不畅、银杏街道城中村连接道路硬化、奎光塔街道民丰社区3组穿路涵洞堵塞等问题12个,惠及群众20余万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程廷静 王雪钰 陈艾 图据崇州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