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2月05日

首个“非遗”春节有哪些文旅消费新趋势

□鲁力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数千年历史文化底蕴与情感记忆。去年底,我国申报的“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其申遗成功不仅是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价值的高度认可,更是在全球文化多样性保护框架下,为春节文化的传承与推广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国际平台。

近年来,政府持续加大对文化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旨在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春节申遗成功恰逢其时,进一步激发了文旅市场的活力,使春节文旅热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包括成都在内的国内各地纷纷挖掘自身文化特色,打造丰富多样的文旅产品,以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地方经济与文化协同发展,让传统春节焕发出新的生机与魅力。

春节旅游呈现多元且蓬勃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成都市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平台、新模式,为春节文旅消费场景的营造和丰富提供了良好基础

一是出游主题呈现多样化。传统文化游成为核心亮点,受《国色芳华》《黑神话悟空》等文化作品影响,游客对传统文化的探索热情空前高涨,非遗项目展示、传统技艺体验以及充满怀旧氛围的活动场所人头攒动;避寒旅居需求促使三亚等温暖海滨城市成为游客的热门选择,人们逃离寒冬,奔赴阳光沙滩,享受惬意假期;哈尔滨等北方城市,则凭借独特的冰雪资源,在滑雪、冰雕观赏等项目的助力下,吸引了大量冰雪运动爱好者和追求新奇体验的游客;赛事旅游也崭露头角,乒乓球、亚冬会等体育赛事举办地吸引了体育迷前往。

二是旅游产品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不断革新。据《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跟团游积极转型,纯玩团占据主导地位,占比超过80%,为游客提供了更加纯粹的游览体验。小团游及定制团、私家团蓬勃发展,其中小团游占比达36%,“一家一团”等定制团占22%。亲子游巧妙融合教育与娱乐元素,推出自然科普探秘、历史文化研习等特色项目;研学游紧密结合学校教育课程,围绕传统文化传承、科技创新实践等主题精心规划路线,满足了不同游客群体对个性化、深度化旅行的追求。

三是出入境游市场也迎来新的繁荣。出境游方面,春节假期的延长和产品价格的下降,激发了游客的出行意愿,日韩、东南亚等短途线路因交通便捷、文化相近和性价比较高备受青睐,英国、西班牙等欧洲长线游也吸引了不少追求异域风情的游客,预订量呈现出显著的增长趋势。入境游方面,据携程预测,外国游客来华旅游订单量预计同比大幅增长203%,探亲游成为入境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免签政策的持续优化和放宽,韩国等国家的游客来华更加便利,华侨华人回国探亲的规模也不断扩大,在社交平台上,外国游客分享的中国春节经历引发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中国春节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有力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

近年来,成都加快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因地制宜打造消费新业态、新平台、新模式,为春节文旅消费场景的营造和丰富提供了良好基础。

成都将消费与城市基因禀赋相结合,通过高品质城市“新供给”带动“新消费”。一是区域合作拓展,成德眉资同城化文旅品牌IP共建,成都都市圈文旅联盟、成德眉资公共图书馆联盟等区域合作机制达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旅游资源辐射作用加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走实走深;二是消费场景创新,2024年成都推出“新旅游·潮成都”主题旅游目的地20家,评选出100个“最成都·生活美学新场景”,打造“新十二月市”“火锅巴士”等特色消费新模式;三是文旅活动丰富,春节期间,成都推出“活力成都年 万千气象新——到成都街头走一走”2025新春活动,千余场特色文旅活动异彩纷呈。

另一方面,成都和美乡村建设成就斐然,通过实施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乡村风貌提升、生态环境改善和产业融合发展,为文旅消费注入新活力。一是推动乡村文旅消费提质扩容,形成了从传统村落到美学乡村、从农业生产到旅游休闲的多元发展格局,梯度培育了一批省级精品村和美丽宜居村庄,春节期间策划推出了12条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二是从村庄建设“有规可依”“有钱可用”“有地可建”“有人服务”四方面着手施策,和美乡村建设“人财物”全要素供给得到强化,成都乡村实现“一村美”到“全域美”的高质发展;三是乡村消费新场景不断涌现,2024年成都市农业农村局发布32个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消费新场景,涵盖景观农业、研学科普、康养旅居等多种业态,这些场景通过“农业+”模式,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带动了乡村消费增长。

推动传统节日与成都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未来,面对春节申遗后的文旅热潮以及全球文旅市场的竞争,成都仍需深入挖掘潜力,推动传统节日与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将现有优势转化为更强劲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和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春节等传统节日营造了丰富的文旅消费场景,也为城乡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春节申遗成功为文旅产业带来全新机遇,作为消费强市和旅游名城,成都应持续落实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促进区域协同发展等举措,深度融合传统节日与文旅产业,在传承文化的同时,推动经济稳步增长,助力成都在世界文旅舞台上绽放独特魅力。

一是创新文旅消费场景,推动文旅体农商融合发展。在文旅消费场景创新方面,积极推进“文旅+百业”多元化业态发展模式,打造集观光、休闲、运动、购物、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场所,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盘活城市资源存量,可提供贴近生活的全新消费供给,打破文旅消费与生活消费的硬性边界,维持本地居民常住需求与外地游客旅游需求的平衡,形成“近者悦”“远者来”的消费氛围。在文旅消费模式创新方面,联动线上线下消费,鼓励商业消费场景引进数字文创项目,促进数字文创与夜间消费、周末消费、首店消费等潮流消费深度融合;发挥线上交流互动、引客聚客、精准营销等优势,引导线上用户转化为实地游览、线下消费,优化城市“生产—消费”“场景—服务”产业链条,打造城市多场景生活空间。

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落实消费惠民让利行动。在基础建设方面,深入实施公共文化设施“补短板、提品质”工程,加大对图书馆、博物馆、艺术中心等公共文化场馆的建设与投入,尤其关注老年人、少数民族等群体需求,增强服务的普惠性与多样性。在消费惠民方面,通过发放文旅消费券、推出叠加优惠、实施文旅一卡通等消费减免政策,降低消费者成本;提供金融支持,如减免交易手续费、定制成都文旅线上专区出行优惠等,刺激文旅消费市场活力。此外,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确保防汛、防火、防地震等安全措施到位,维护良好的旅游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黄牛倒票等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三是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强化品牌建设与推广。在区域联动方面,推动城乡产业融合,促进城市高新技术和资本向农村流动,带动农业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塑造经济共生共荣的局面;加强城乡要素流动,推动“村企合作”链接互动,打造农产品物流体系、信息服务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等共享平台,提高农村地区的可达性和服务效率,加快构建“一核引领、两极支撑、三带共兴”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在品牌建设方面,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在线旅游服务平台等新媒体渠道,通过短视频、直播、图文、联名等形式,展示成都独特文化魅力与旅游资源,开展“成都范儿”打卡体验,进行城市宣传和旅游产品营销,提升成都文旅品牌的国际知名度与美誉度。

(作者:四川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四川省旅游协会副秘书长)

--> 2025-02-05 1 1 成都日报 c144610.html 1 首个“非遗”春节有哪些文旅消费新趋势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