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开年第一个工作日,成都开工即满弓,铆足蛇行千里的劲头向前冲!
工厂车间,机器轰鸣。都江堰市的四川普什宁江机床有限公司为确保紧急订单产品的按期交付,正月初三就已提前开工;武侯区的成都联帮微波通信工程有限公司也已大面积恢复生产,“计划已经排到了7月底,预计今年效益比前几年好。”
项目现场,热火朝天。年前完成场地平整,节后正好大规模开工,翼胜科技总部及研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打表推进,“争取在今年11月竣工投运”;在获批设立后,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建设、招引同步推进,预计3月份一期整体完工,目前已招引储备重点入区项目30个……
人勤春早,万事争先。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蓄势之年。收官之年如何善始善终?蓄势之年如何厚积薄发?都需要我们拿出拼搏奋进开新局的干劲与冲劲。
干,要干在重点上,冲,要冲在关键处。重大项目一头连着需求,一头连着供给,对经济增长具有双重效应,是新春开新局的重要抓手。一方面,今天的重大项目,就是明天的产业结构,抓项目就是抓发展、谋未来,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往往能够吸引带动更多上下游、左右岸企业聚集发展,对成都进一步推动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提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重大项目投资多、带动强、影响大,其推进顺利与否,也是外界观察与评价城市营商环境的一扇窗口,直接关系着城市口碑与投资后劲。
满弓紧弦开新局,就要牢牢扭住大抓项目、抓大项目这个锚点。具体而言,要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结合“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持续优化“行业+综合”协调调度机制和“啄木鸟”机制,主动服务、靠前解决企业和项目的具体问题,切实做到在库项目抓前期、前期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投产、投产项目抓达产,加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力争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以重大项目之进促城市发展之稳。
新年开春,向春而行。全市上下要进一步拿出只争朝夕的紧迫感、立说立行的行动力,全力以赴抓项目、促投资、稳增长,坚定信心、开拓进取,确保实现一季度“开门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