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2025年“万千气象看四川”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首站看成都。记者来到成都新经济活力区、“此地CyPARK”、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看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如何大力优化营商环境,真正让企业“敢投”;一窥商业公园,如何以数字化和社群运营为导向打造开放式的消费场景;深入了解都市商业综合体创新消费场景。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双创服务平台:
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
成都新经济活力区·双创服务平台在成都66个产业功能区中承载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和新经济发展支撑的重要功能。建设过程中,成都高新区综合运用贴息、基金引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方式支持企业发展,真正让企业“敢投”,已初步形成了大数据和网络安全、5G与人工智能、数字文创三大特色产业领域。
据介绍,到2025年底,高新区将培育15家上市龙头企业,40家独角兽(潜在)企业,1200家瞪羚企业,2000家种子期雏鹰企业。“高新区重构了基金管理体系,覆盖了企业的全生命周期,从项目还只是一个团队,到企业上市,都会有资本的助力。”成都高新区财政国资局工作人员伍宇星介绍,在管理机制方面为“1+N+X”,即1个资金管理办法,N个政策性基金和X个公司层面的制度。
2022年,高新区成立了策源资本,形成了策源资本和高创投两方面的投资基金。“目前,我们布局的基金有近60只,其中有31只基金本身已经形成了一个生态圈或产业链,让政府和社会资本能实现同步联动。”成都高新区策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晓望说,“现在,资本生态圈是融资或资本支持的重要部分,更多优秀的投资机构可以为企业的战略方向、产品定位和市场开拓,甚至上下游的合作方提供支持。”
“以往,存在资本找不到好项目,或者好项目找不到资金这样的信息不对称情况。”伍宇星表示,现在以政府资金能够更好撬动社会资本,“按一般统计,政府基金会撬动4倍左右的社会资本,比如政府认缴的出资规模是600亿元左右,社会资本可能会达到2000多亿元的规模。”
“此地CyPARK”:
聚焦骑行等垂类运动消费
“此地CyPARK”以成都高新区文化中心为载体,将商业和成都高新中演大剧院、成都高新区图书馆、成都市青少年宫、展览馆等大型文化空间串联起来,并接驳8.6公里的城市骑行道,“与传统的‘盒子’形购物中心和百货商场不同,强调体验式消费,是个非常开放、自由,与自然交互的消费场景。”“此地CyPARK”负责人、成都高新区领开商业总经理杨锐介绍。
松弛的游逛体验、年轻化的时尚生活方式、高颜值的花园式商业形态……逐步打破大众对传统购物中心的固有印象。“6月开业以来,客流量在200万人次左右,今年我们的目标是400-500万人次。”据杨锐介绍,跑步、骑行、高尔夫、滑雪、攀岩、健身、瑜伽和网球这8类垂类运动是运营的主要方向,主题活动计划每年不低于400场次。
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
专注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
2024年,成都国际空港商务区2700亩环港绿洲惊艳亮相、澳康达名车广场盛大开业、盛新锂能总部基地主楼封顶,园区实现营业收入224亿元、同比增长10%。
“空港商务区目前已形成了汽车消费、时尚消费、会展经济三个30亿级别的产业集群。”双流区商务局消费场景营造总监陈雨微说,在消费场景打造方面,主要从汽车、时尚、会展这三个关键点入手。
据成都双流国际空港产业促进中心党组副书记、主任蒲钊胜介绍,2025年,将以建强空港商圈为重点,形成100亿级汽车消费、50亿级总部经济、30亿级时尚消费的梯次产业生态;专注打造特色消费新场景,稳固奥特莱斯消费街区国际知名品牌直销店300家、年销售额30亿元以上,建成汽车新消费场景8家以上,汽车产业销售额100亿元以上。
去年3月,澳康达名车广场开业,10个月应收近7亿元,顾客辐射大西南。“我们打造了一些消费场景,把不同的文旅场景串联起来,以此促进大家消费。”澳康达集团总经理助理孙汶介绍。
去年8月,全省首个二手车出口基地在该商务区投运,投运以来,已实现二手车出口约6000辆,出口额近10亿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摄影 魏麟潇 胥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