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新年新气象。蛇年开局,蓉城大地上,春意和暖意在涌动,创新创造的活力更澎湃。
动力在园区。位于高新区的成都可可豆动画影视有限公司最近成为热门关注地。其制作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在这个春节档打破中国影史票房纪录。在可可豆背后,园区里更聚集了全国顶尖的动画企业和人才,产业上下游在此持续产生“化学反应”。
热力在企业。位于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的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一批批机器人有序下线,预计在本周内可以完成所有产线的正常运行,春节期间全球累计订单100台左右的机器人也将完成交付……
一个个生动的案例在印证,改革创新是各项事业发展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源。当下,新技术日新月异,新业态层出不穷,新模式不断涌现,无论是抓项目、忙招商,还是优服务、惠民生,唯有动起来、干起来、创起来,才能在发展的赛道上占据有利位置。
创新驱动,不仅仅是资金和项目的引入,更推动发展理念的更新和产业结构的重塑。实践证明,要在产业发展上赢得主动,就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姿态、精准的方式推动改革创新。只有更具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的改革举措,才能为高质量发展增动力、添活力。
不断将创新势能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把握时与势,抓住机遇,快干快上;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加强对外合作,借智聚力;要更加突出目标导向,以高质量发展实绩检验创新成效……唯有不断形成新经验、集聚新智慧、贡献新方案,才能打开改革发展新局面。
良弓在手,力在满弓,贵在速发。迅速行动马上办、提高效率抓紧干,方能干出效果、干成事业。用实实在在的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体现城市的务实求真,让企业更有获得感,让市民生活更有品质、更加幸福……新的一年注定是接续奋斗的年份,是创新不断的年份。
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让我们拿出蛇行千里的劲头,保持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勇挑重担、啃硬骨头,以智慧和创造推动发展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