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从古至今,成都都是一座“创新创造”之城、“拼搏奋进”之城、“追求卓越”之城。从金沙遗址令后世惊叹震撼的灿烂古蜀文明,到汉代时开凿最早的天然气井用上“新能源”;制造出汉代织机拥有“黑科技”,再到唐宋时造纸术、印刷术独步全国,形成“宋代蜀刻甲天下”的繁荣产业……古代的成都,一直以自己独特的创新奋进气质,在历史的星河中熠熠生辉。
斗转星移,时代变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都依然是全国重点产业发展重镇和改革的发源地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大批代表着当时中国先进工业技术的厂区陆续落户成都东郊,进一步唤醒了这座城市拥有的创新创造、拼搏奋进的基因,让成都成为新中国工业发展历程上的一颗明珠。刃具厂、成发厂、成飞厂、无缝钢管厂、红光电子管厂……“成都造”的工业产品一度风靡全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时至今日,成都在创新创造上依然底蕴深厚、活力十足,影视产业、芯片产业、AI机器人制造、新能源等高新产业全面开花,为世界看到成都、了解成都,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
不仅如此,成都的民营产业也飞速发展,聚焦各个细分领域,取得了许多意料之外的惊喜。在成都的都江堰市,就有这样一位“奇人”——罗颖。
他从部队退伍后,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自学成才,潜心研究数年后,制造出了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减震器注油机,能够广泛应用于汽车、摩托车等工业产品中。他所研发的产品,不仅让国际著名的雅马哈(中国)赛车队免费为其进行产品测试,同时也引来了一家知名国企的关注,聘请他为旗下的研发产品做技术支持。
在新时代下,正是无数像罗颖这样的民间发明家、研究者,汇聚成了一股“创新创造,拼搏奋进”的力量,为成都的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宏伟蓝图,拼上了重要的拼图一角。
楔子
2025年,春。春寒料峭。
罗颖提供的研究所地址着实难找,当我按着导航的指引一路前行后,来到了一条城郊结合线之上——都江堰市胥家下街。
那是一条真正意义上的城郊结合线。公路的南侧有一片红砖垒成的围墙,已经颇有年头,具备20世纪70-80年代典型的风格。围墙再南处,则是一片又一片相对割裂,但又连绵渐远的农田。田里的绿意透过围墙的破口扑面而来,辉映出了一片早春色彩。公路的北侧,是一片建筑风格现代、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当地的老人、儿童悠闲地聚集在小区前的空坝上,聊天、游戏、喝茶,显出了一份成都人特有的从容与恬淡。我身边的人与景,都透露出了城区内难见的美感,但是始终找不到一个能被称为“研究所”的目的地。一半是农作,一半是生活。哪里又有工业与科技的影子呢?
不得已,我拨通了罗颖的电话,共享了自己的位置,请他来接我一下。不多会儿,一位身穿深色防寒服、身形瘦削、留着浓密胡须的中年人向我快步走来。来到我的面前,他伸出手,轻轻与我握手,然后又轻声说:“吴老师,久等了。”我的手心还残留着罗颖手掌的余温,却始终无法相信眼前之人是一位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制造出了世界领先工业制品的科研发明者。在我的印象里,科研人员难道不应该是身穿白色长褂、戴着眼镜、斯斯文文的吗?可是罗颖,除了语言中透露出的斯文,其他都与科学家这个身份太难重合了。我带着心中的疑问,跟着罗颖走进了他位于这片住宅小区一楼的研究所中。
一进研究所,满满的科技与工业风扑面而来,与门外的恬淡和闲适形成了鲜明的割裂。我再度回头望了望门外的农田与老人,心底赞叹了一声:“一条街道,三种风格,这可能就是成都真正的底色。”罗颖的研究所面积不大,分为上下两层,被机器设备填得满满当当,各种数控机床、测量仪器、试验仪器看得我眼花缭乱,我甚至找不到坐的地方。罗颖带着几分歉意,赶紧收拾了一下工作台,又搬来了两张椅子,再拿来一个由本田摩托车发动机外壳“改装”而来的烟灰缸,一个简单又个性的采访环境就此形成。
我和罗颖分坐在工作台两侧,望着那个此生从未见过的烟灰缸有些出神,而一旁的罗颖还没等我发问,已经开始用他那独特的轻声,讲述起了自己的故事。
1
白天养鸡 晚上“拆机”
2009年,夏。
“不行!绝对不行!往鸡饲料里加这种不合格的添加剂,这人吃了还能有好?”28岁的罗颖面对经销商的“建议”,断然拒绝。“但是你不加,你的蛋黄颜色就不好看,卖不起价。”经销商依然没有放弃努力,一直在劝说着。
“这是坏良心的!我绝对不会加。”罗颖的态度很坚决。早年在部队的经历,塑造了他正直守信的品格。为了赚钱就搞歪门邪道,这对于罗颖来说是无法接受的。
“那你不加,你这个蛋就卖不脱!以后的收购价要降!”“也不用降了!以后这蛋,不卖给你们了。”罗颖起身送客,经销商骂骂咧咧地走了。回到办公室,罗颖重重地坐在椅子上,震得椅子也发出了一声“吱嘎”的响声。
骂走了经销商,可是养鸡场的销路呢?随着夕阳西下,没有开灯的办公室里,光线也逐渐暗淡了下来,更浓重的影子,笼罩住了罗颖的面庞。“嘁!不想了!大不了换其他经销商,只要产品好,我还不信没销路!”沉默许久的罗颖站起了身,决定将今天的不愉快抛在脑后,回家!
回家,是因为家里,有他精神的寄托。罗颖此时居住在都江堰市郊区一个两层的旧房子里,这里曾经是厂区的宿舍,周围的邻居陆续搬走后,罗颖把楼下的库房改成了车库,把楼上的宿舍改成了“车间”,一个人住。车库里,停着他买来的二手摩托车,而车间里,则是各种机床和维修工具。
罗颖每天最大的娱乐项目,就是把摩托车全拆掉,然后把几十斤的配件依次扛上楼,在车间里拆解、改造、改装,再把这些配件扛下楼,装好,沉浸在机油与机械交织出的环境当中。当一个个零件被拆下,又经过双手打磨、改造、定制,再装好后,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就会在他的脑海中快速升腾,整个人都开心起来。
白天养鸡,是为了晚上“拆机”。罗颖乐在其中。当他把拆下的摩托车又装好后,抬头总能看到皎洁的月光,这时候他会陷入沉思,到底是什么时候开始沉迷于机械的世界里无法自拔的呢?
或许是20世纪80年代,他第一次拆掉家里的收音机,被父亲打了一顿,最后又装回去那一刻吧。仔细想想,家里的电器产品,没有一个逃脱过罗颖的“毒手”,收音机、电视机、冰箱、洗衣机、遥控赛车、电脑……这些电器有些装回去了能用,有些装回去了不能用,有些干脆装不回去了,拆机的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败。
直到2000年从部队退伍后不久,他用积蓄购买了一辆二手摩托车后,他的兴趣就变成了拆车,这台车也不知道被他拆装了多少次。当晚,把摩托车装好后,罗颖试了试车辆性能,一切正常。他满意地笑着上了楼,躺在床上,进入了梦乡,仿佛白天的烦恼已经烟消云散。
事实上,烦恼是挥不走的。养鸡场的销路一路下滑,最终在2011年前后关张大吉。望着人去楼空鸡也空的养鸡场,罗颖有些感慨,更多的是卸下了负担的轻松。“接下来,那就专注拆机吧。”年轻的罗颖暗自下了决心。
2
从定制化到专业化
关了养鸡场后,罗颖在都江堰市开了一家摩托车工作室,借助社交媒体与专业论坛的信息传递,全国很多摩托车爱好者都知道,在成都都江堰市,有一位叫罗颖的“大神”!他不仅维修改装做得到位,甚至连一些零配件都能“手搓”出来,做定制化。
当然,这里的手搓,并不是字面意义上靠着手工和锉刀纯物理意义上的搓出来,而是利用罗颖制造出的专业设备,根据客户的需求进行定制化生产。这些零配件,不仅覆盖国内厂商的品牌类型,连日本的川崎、雅马哈、铃木、本田,甚至是哈雷都能定制。
要知道在当年,很多进口摩托车的零配件要更换,都要经过进口订单漫长等待,更别提改装件了。这时候有个人放言,他自己的车间就能定制出这些进口零配件,对于摩托车爱好者而言,堪称“神奇”。于是无数人骑着、运着自己的摩托车,来到都江堰市,来找罗颖维修、改造、做定制。满意地离开后,自发在社交媒体上为罗颖宣传,成了他的“自来水”。
罗颖为什么能“手搓”出进口摩托的零配件呢?除了他10多年的经验积累,还有重要的一点就在于,他能看懂国外摩托车零配件制造的英文资料和参数。与我们常用的社交英语不同的是,专业工业设备的制造资料,除了技术参数外,还有大量专用的英语名词,这些词汇生活中基本用不上,但是在工业制造上却必不可少。
为了学习这些英语,没有上过大学的罗颖,想方设法地学习和理解,在熬了无数个不眠之夜后,他依靠自学,完全能看懂英文资料和专用术语名词。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罗颖的工作室生意蒸蒸日上,再加上他率先在摩托车维修流程引入了国际化的专业环节,他的口碑也节节攀升。可是新的烦恼也随之而来。
第一个烦恼,是不赚钱。这的确匪夷所思。原因就在于罗颖能够定制当时很多在国内不好买或者买不到的配件,但是这个配件怎么定价,成了一个大难题。定制件耗时耗力,所付出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是大大超过量产件的,但到底该收多少钱?消费者能承受多少钱?这就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有时候罗颖花了一两周时间生产出的定制配件,只能收比量产件高一点点的费用。这份投入产出比,让罗颖的生意陷入了叫好又叫座却不赚钱的窘境。
另一个烦恼,是仿制者太多。“很多人都‘埋伏’在我的朋友圈里,我一发布什么,市面上就有仿制件出来了。”说起这件事,罗颖很是无奈。从2012年到2019年,罗颖打造出了许多有市场价值的定制配件,也曾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销售,但是因为缺乏专利保护意识,这些配件一出现,立刻就从独家销售变成了全网销售。“他们抄没有成本,但是我研发是有成本的!”
这两大烦恼,始终困扰着罗颖。为了支撑生意和对机械的狂热研发,他卖掉了房子,即便如此,还是入不敷出。看着妻儿只能居住在租来的房子里,罗颖冷静了下来。他开始思考,“我到底需要什么?该做什么?怎么去做?”
3
在细分领域做到领先
罗颖在思考中,将视线放在了整个产业链之上……他猛然惊醒,一条产业链,利润丰厚、话语权重、技术含量高的,永远属于上游。罗颖以熟悉的摩托车产业链为例进行说明:“摩托车产业,从上游到下游,是由无数的节点与链条组成的,上游端是研发,中游端是生产和销售,下游端则是维修与改装。研发不强,就容易被人卡脖子。”
研发,是完成一个工业制品从0到1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艰辛,却能够保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核心的技术,也拥有最终的产品定价权。“要把一个产业做大做强,最重要的就是自己的研发水平,能够处于国际领先。”罗颖逐渐找到了突围之路——逆流而上,到上游去。
至于做什么?这个问题反而没有困扰罗颖,因为摩托车爱好者圈里流行一句话,“玩摩托,最终就是玩悬挂、玩减震。”“减震真空注油机”,就是罗颖选定的主攻方向。
这是一个极小的细分领域,主要是用于为摩托车、汽车以及封闭式减震器自动注油的设备。虽然设备在整车中的占比不大,技术含量却高,在过往的时间里,这项产品的核心技术一直被欧美和日本的相关企业所把持。从2018年到2020年近3年的时间里,罗颖逐渐淡出了摩托车工作室的一线工作,成天埋头在工作室二楼的研发间里。2020年,罗颖拿到了人生第一个“发明专利”——他打造出的“减震真空注油机”,各项参数指标达到了世界领先标准,与欧美和日本企业的产品相比,在部分参数上还更加优秀。
成都工作室研发出了世界领先的减震类设备,这个消息在圈内外引起了轰动。这不仅填补了国内在相关领域的研发空白,也让行业内的更多目光聚焦到了成都。之后,YAMAHA(中国)车队、广州铁人赛车车队、先锋国际赛车车队、轮速传动赛车车队、吉林vr46车队、天府骏驰赛车车队等国内一流摩托车队,陆续与罗颖研究所建立了合作关系,聘请他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罗颖将研究所搬到了都江堰市胥家下街,专心于技术研发。其间,许多国内知名院校的机械专业大学生,还有研究所里的研究人员来到他这里学习、取经,罗颖也把所学所得倾囊相授。“技术不能固步自封,要交流,才有进步和突破。”无论前来的是学生还是学者,罗颖总是一视同仁地分享着自己的心得与体会。在他看来,学院派与自研派都有各自的优势和特点,二者交流碰撞,才会迸发出更多的创意火花,才能在科研的道路上,产生更多可以落地的灵感。
近两年里,罗颖研究所开发和测试的YAMAHA(雅马哈)R3赛车赛用级定制减震器、kawasaki(川崎)ZX4RR赛车赛用级定制减震器、kawasaki ninja400/500赛道专用减震器、通用型专业拉力摩托车方向阻尼器相继面世,这些“成都造”的专业减震设备在世界舞台上发声发光。去年上半年,罗颖还将多年苦心研发的“车用减震器全参化研发系统”一并申请了专利,包括:超高精度阻尼测试仪、阀片测试仪、流体流量测试仪、悬挂动态测试系统、减震油综合测试系统、封闭式油气分离罐装系统六项。“我申请专利,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知识产权,也为了让未来的研发之路走得更快更顺。”
如今,罗颖依然和妻儿居住在租来的房子里,他把所有的收入,又投入到了研发之中。他说:“我对物质生活没有什么追求,就是希望国内有更多的人和企业能投身产品研发,在更多的产业上游端站住、站稳,助力我们国家的工业发展。”
还没有结束的尾声
讲完了机械与自己的故事后,罗颖变得沉默起来,让我一时间也有些不知所措。我站起身,知道采访已经到了尾声。罗颖也站起身,笑着送我。
“现在很流行一句话,有一种成都式的幸福,是在拼搏奋进中创新创造。”我忽然觉得这句话非常适合罗颖,于是脱口而出。他不正是一个在创新创造中找到幸福的人吗?罗颖听到我的话,抬起头笑着说:“我是土生土长的成都人,我能感受到这种幸福。”
他用手掌轻轻地抚摸着研究所门口的数控机床,接着用更有力的语气强调:“我更觉得自己的家乡,是一个能够创新创造出成果的地方。”“我能感受到成都人精气神里的那种不服输,不落后于人的劲头,但它又有着成都特有的含蓄和包容。我本人也不喜欢去争什么,我所申请的专利、所制造的产品,都围绕着让成都造出世界级水平的工业制品这个目标在推进。”
罗颖顿了顿,视线又落到了数控机床上。“希望我的家乡,未来能造出更多让世界惊叹的产品,能孕育更好的创新创造环境,让更多人找到实现自己梦想的大舞台。”
话语中,我们走出了研究所。挥手告别后,我看着眼前的农田、小区和研究所那扇小小的门,一种“大隐隐于市”的感慨油然而生。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亦铮 蒲薇 段祯 除署名外图据受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