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邱市成都代表处的设立不仅是产业与经济的纽带,更是文化互鉴的桥梁。”大邱市副市长郑章守说。
2月10日,大邱市成都代表处正式开馆,标志着成都与韩国大邱市的合作翻开了新篇章。开馆仪式前,郑章守接受了成都日报锦观新闻的专访。
大邱市选择在成都设立代表处,源于两座城市相似的发展基因与互补的产业布局。郑章守说,成都在过去10年发展迅速,汇聚全球300家以上国际企业,其西部核心地位与大邱“内陆经济转型”的战略不谋而合。“大邱曾因地理局限错失机遇,如今正以机器人、医疗半导体等新兴产业破局。而成都正加快推进西部对外交往中心和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建设,拥有双国际机场与蓬勃的科技、医疗资源,这正是韩国企业需要的土壤。”
“对于每一家企业而言,涉足一个不熟悉的地域,往往意味着面临诸多挑战。成都办事处设立后,便可帮助有意向进入成都市场的韩国企业提供助力。”郑章守说,成都发展潜力巨大,目前正高度发展科技与产业领域,与大邱市当前重点发展的医疗制药和科技产业等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希望基于过去10年积累的交流经验,进一步推动两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郑章守表示,大邱拥有众多大型企业及医科大学,同时拥有尖端医疗产业园等国家级产业基地。若这些与医疗相关的企业和机构能与成都的资本及技术相结合,将更能发挥其潜力。他还强调,希望拓展贸易新赛道。“应该多关注电池回收再利用领域,尽管去年电动汽车需求有所波动,但电动汽车市场未来可期。我们期待中国电池企业入驻大邱,利用当地丰富的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实现共赢。”
郑章守特别提及,韩国人对三国文化情有独钟,成都武侯祠是诸葛亮、刘备及蜀汉英雄纪念地,已成为韩国游客到成都必打卡的“文化地标”。“若两地联合策划文化主题报道、互推文旅资源,历史IP将转化为旅游与经济的新增量。”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杨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