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2月12日

一部电影映射一座城市的产业跃迁

□易睿敏

截至2月11日,《哪吒2》票房突破90亿元人民币,成为中国影史第一个90亿元。这场票房狂欢将“成都造”影视产业的崛起推至聚光灯下,从一部电影的爆红到一座城市的产业跃迁,成都如何完成这场华丽转身?

从“区域票仓”到“产业高地”的成功密码

《哪吒2》的登顶,标志着成都影视产业完成从“区域票仓”到“产业高地”的质变,其成功密码可归结为:产业链集群降本增效、政策生态系统性护航、文化IP多维价值裂变。当“哪吒”脚踏风火轮冲向海外市场时,成都这座曾以休闲闻名的城市,正在用一部电影证明:文化产业不仅能讲述好故事,更能成为经济增长的引擎。

产业集群:从“单兵作战”到“集团军冲锋”。《哪吒2》的成功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成都影视产业链的高度协同。导演饺子所在的成都可可豆动画为核心创意引擎,联合墨境天合成都(特效)、声娱文化(配音)、千鸟文化(美术设计)等本土企业协作,成都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战略,构建了“内容创作-技术支撑-市场分发”的闭环生态。例如,可可豆与墨境天合仅百米之隔的物理距离,这种“百米创作圈”极大提升了制作效率。这种集群效应在数据上体现得更为直观:2024年,成都影视相关企业总营收达533.31亿元,从业人数超10万,覆盖从剧本开发、拍摄制作到衍生品设计的全链条。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作为产业核心载体,已吸引腾讯、抖音、可可豆等6000余家文创企业入驻,形成千亿级产业集群。

政策赋能:从“野蛮生长”到“系统化培育”。成都影视产业的爆发式增长,离不开政府“看得见的手”精准施策。2024年,成都围绕影视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任务,打造了“影视产业峰会+多元影视平台+影视产业园区”的工作矩阵。从政策工具箱来看,基建迭代方面,成都拥有亚洲最大单体摄影棚“视界一号”,全市影院及银幕数量位居全国第二,上线“拍在成都”一站式服务平台,可满足全国剧组在成都落地拍摄的多样化需求;项目牵引方面,2024年,成都新签约中国喜剧梦工厂等重点项目14个、总投资54.46亿元,新招引影视企业115家,入驻行业头部企业6家,举办第37届大众电影百花奖,签约重大项目128个、总投资超170亿元;人才孵化方面,成都深化产教融合,利用四川传媒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高校资源,形成覆盖全产业链的人才培养体系,2024年成都在读影视专业学生达22万人。

文化IP转化:从“地域符号”到“多维价值裂变”。《哪吒2》将川蜀文化符号深度融入神话叙事,实现文化价值的创造性转化。影片中,三星堆青铜面具化身结界兽,其矮胖圆润的造型颠覆了古蜀文明的庄严形象,融入现代卡通审美,成为兼具文化厚重感与商业传播力的符号;“胎神”“巴适”等四川方言,让影片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辨识度。同时,哪吒相关IP的衍生品也受到了市场的热烈追捧,《哪吒2》周边手办盲盒线上线下均售罄,二手平台整盒均价达856.3元,石矶娘娘等IP衍生品在社交媒体上呼声响亮。

持续推动文化遗产实现文化价值裂变

成都,这座拥有4500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孕育了众多独树一帜的文化符号。大熊猫是成都的“萌”名片,吸引着全球目光;都江堰是成都的“古”奇迹,2000多年的水利工程诉说着古人的智慧;金沙遗址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成为成都的“史”印记……2024年,蜀锦、蜀绣、竹编、藤编、川剧、皮影戏、剪纸等民间文艺精品的版权登记数量达到了5700余件,这些丰富的文化遗产,为文化价值裂变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

一是建立文化IP活化实验室。联合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金沙遗址博物馆等,成立“古蜀文化IP实验室”,通过3D扫描、AI复原等技术,将武侯祠、杜甫草堂等文物转化为可商用数字资产库,开放版权供企业二次开发,通过数字技术对这些文化IP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呈现和创新演绎,为企业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创意灵感。

二是实施“影游漫联动”出海计划。设立“国际传播专项基金”,每年遴选5部本土作品,提供从多语种翻译、海外发行到国际电影节申报的全链条支持。联合头部企业建立“中国西南内容工坊”,开发适配国际流媒体平台的迷你剧集(每季6—8集),并在海外社交媒体开展“成都场景打卡”互动营销。

三是建设虚拟制作共享平台。依托亚洲最大单体摄影棚,搭建“虚拟拍摄云平台”,向中小剧组开放LED虚拟场景库、实时渲染引擎(按小时租赁,价格低于市场价)。同时,提供一站式技术支持,包括虚拟拍摄培训、技术顾问服务,帮助中小团队快速上手,降本增效。

(作者单位:雨前顾问数字经济研究部)

--> 2025-02-12 1 1 成都日报 c144935.html 1 一部电影映射一座城市的产业跃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