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2月19日

成都都市圈体制机制建设的创新实践

成资S3线。图据成都轨道集团

□尹宏

在新时代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引领下,成都都市圈以自身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成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实施“五区共兴”发展战略的先手棋和支撑性工程。2021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全国第三个、中西部首个国家级都市圈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高位引领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暨成都都市圈现代化建设。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锚定同城化,积极探索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迈上新台阶。

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设的探索实践,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基础作用,增强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实施支撑作用”和关于“建立都市圈同城化发展体制机制”要求,为中央决策、国家部署贡献了地方智慧和基层实践。

高位谋划与实体化运行:构建跨层级合作机制

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首先得益于四川省委省政府和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高位谋划和实体化运行协调办事机构的体制机制创新。2020年1月,四川专门成立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并于同年7月设立常态化运作、实体化运行的省同城化办公室。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两次会议,研究谋划同城化发展工作,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制定实施规划计划和年度要点,形成了重大项目、重大事项、重要会议活动“三张清单”管理模式,这一机制确保了同城化工作的系统性和连续性。截至目前,领导小组已召开九次会议,支撑成德眉资同城化圆满完成2020—2022年起步期三年任务,顺利达成2023—2025年成长期阶段性目标,都市圈同城化推进纵深度全国领先。

同时,省同城化办公室的实体化运行,确保了决策层、协调层和执行层的高效衔接。这种“集中办公、常态化运作、业务独立运行、财政独立预算”的模式,为同城化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有效降低了常态化协调调度机制的运行成本、有力强化了行政主体合作的可持续性,也推动成都都市圈构建起了“领导小组统筹、省级部门指导、省同城化办协调、成德眉资四市主体推进、专项合作组联动”的跨层级合作工作机制。

坚强有力的顶层设计和良好的合作机制,省市联动推进了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规划布局和协同发展,在全国率先构建起以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重点领域区域专项规划为支撑的“1+1+N”规划体系。2024年11月四川省政府批复《成都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成为全国首个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复的国家级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以成都都市圈为统一空间单元的一张蓝图完成了上图入库、定点定量。

纵横协调与中心城市引领:打通区域协同“最后一公里”

在推进同城化的过程中,成都都市圈注重纵横协调调度机制的构建。成都市为同城化工作核定人员编制,德眉资三市分别成立同城化工作机构开展部门协调工作,首创设立“省级部门指导、四市分管市领导牵头、对口部门推进”的重点领域专项合作组,畅通省市部门纵向衔接、成德眉资四市横向沟通渠道;省同城化办公室按季度开展跨区域协调,领导小组依专题开展提级调度。

作为都市圈中心城市,成都市切实履行责任担当,“大手牵小手”持续加强政策供给和功能供给,有力引领了德眉资发展和都市圈建设。例如,成都在跨行政区市域(郊)铁路建设上承担了69.62公里的基建任务、占总里程的41.4%,并按里程分段承担运营补亏。又如,成都协同优化建设布局,将未来发展空间和功能平台重点布局在与德眉资毗邻区域,进一步强化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制度创新与资源聚合:探索同城化发展新路径

成都都市圈在同城化制度供给方面进行了大胆创新,四年多来探索形成改革创新案例102个,其中原动力原创性案例18个。成都都市圈首创并连续四年举办了全国唯一的都市圈同城化论坛——成都都市圈建设论坛,为全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搭建了重要的交流平台,获得了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等国家部委、都市圈城市、企业行业、媒体群众的大力支持和广泛认同。在全国率先构建起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连续四年发布全国横向对比、四市纵向监测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高质量发展指数》和《成都都市圈发展报告》,为全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检视评价参考,引发了学术界的热烈研讨和积极参与。全国首创的“银政通”平台融合金融和政务服务数据,实现了都市圈不动产抵押登记跨市异地办理和公积金自动提取,累计减少群众跑腿超855万人次。

与此同时,制度创新成为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强大助力。四市人大创新“决定先行+条例跟进”模式,为都市圈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保护、营商环境优化提供了立法保障。四市政协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联合制定助推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实施意见。四市纪委监委联合出台协同监督推进都市圈党风廉政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良性互动的意见以及4个专项协作监督方案。

综合试验区与利益联结机制:破解区域协同难题

为破解区域协同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成都都市圈创建了同城化综合试验区,省发展改革委专门制定出台同城化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试验区通过批量实施省级管理权限授权,实现了工业用地“标准地”100%供应,并打破了人才引进的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制约。

在利益联结机制方面,成都都市圈建立并推进落实同城化跨区域合作项目财税利益分享框架协议、招商引资项目跨市域流转协作工作规则等政策措施,积极探索“统计分算、财税分成”改革实现路径。这些合作机制及支持政策在园区共建、飞地经济、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动力。

通过高位谋划、实体运行、制度创新、资源聚合、利益联结等多方面共同努力,成都都市圈的同城化体制机制创新实践成效明显,为区域协同发展和全国都市圈建设提供了可参考可借鉴的经验做法。未来,成都都市圈将持续加强创新探索和改革实践,扭住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这个“牛鼻子”,深入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高质量发展,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作者单位: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

--> 2025-02-19 1 1 成都日报 c145238.html 1 成都都市圈体制机制建设的创新实践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