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常易,华章日新。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
这一年,党纪学习教育在蓉城大地扎实有序开展,不断将党的纪律规矩转化为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
这一年,世园会、汤尤杯、乒乓球混团世界杯等大型活动相继举行,广大党员积极投身“赛会侧”和“城市侧”的志愿服务活动中,为世界再展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这一年,市委、市政府部署“进解优促”“立园满园”等重点工作,把拼经济搞建设作为第一位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担当、积极作为;
这一年,成都连续六年获评“中国年度最佳引才城市”,越来越多的人才选择成都、扎根成都,“蓉漂之后,再无漂泊”已成为广大人才的普遍共识……
回望2024年,全市组织工作坚定贯彻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要求,聚焦中国式现代化这个新时代最大的政治、高质量发展这个新时代的硬道理,认真落实市委“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实干实效”要求,强化干部支撑力、人才集聚力、组织保障力,用实干实绩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
高举思想之旗
以创新理论凝心铸魂
2024年12月17日至20日,全市局级主要负责同志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读书班举行,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广大领导干部思“破题”之策、寻“解题”之法、行“答题”之道。
从推动高质量发展,到党纪学习教育,再到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市委一年内聚焦“关键少数”举办了3次读书班,近年来还是首次。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既要“造形”,更要“铸魂”。过去一年,全市组织系统高举思想之旗、精神之旗,坚决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引导全市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走深走实。深入实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计划,统筹实施“五大培训计划”,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轮训,调训全市处级及相当层次领导干部2.2万余人次,科级及以下干部和党员超90万人次。召开五年一次的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会议,印发《成都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24—2028年)》,制定市县两级党校基本培训实施方案,着力构建多要素融合、多环节贯通、多主体协同的培训格局。
推动主题教育和党纪学习教育衔接贯通。慎终如始抓好两个批次主题教育,建立健全“四个以学”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精心组织开展全市党纪学习教育,坚持和落实“第一议题”等制度,分层分类开展培训解读,督促指导全市基层党组织书记讲授专题党课5.82万余次,召开警示教育会以案促学促改促治,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纪知纪明纪守纪。
推动教育培训要素体系化建设有形有效。以“习近平总书记成都足迹”为牵引,打造公园城市、科技创新等7条精品研学路线、34个“沉浸式”现场教学点,推动党员教育提质增效。制发突出政治素质加强党员教育讲师队伍建设的有关措施,健全党员讲师队伍“育选用管评”全链条机制。
一场一场思想淬炼和政治洗礼,让广大党员干部信念如炬、信仰如磐。初心,在学习中愈发坚定;力量,在实践中不断凝聚,新思想新理念于无声中浸润心田。
突出事业为上
担当作为导向更加鲜明
2024年2月21日,第七届四川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和“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表彰大会举行。其中,成都18名个人、6个集体受到表彰奖励,他们不仅是来自各个领域获表彰奖励的公务员代表,也是全市公务员队伍奋斗的缩影。
过去一年,全市组织系统认真贯彻新时代好干部标准,不断优化干部选育管用工作体系,真正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推动干部用实干说话、凭实绩交卷实践探索”被全国组织干部学院开发作为创新实践案例课程。
鲜明用人导向建强班子队伍。健全深入改革发展稳定主战场和重大斗争任务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的常态化机制,全年提拔重用市管干部75%来自改革创新、产业发展、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攻坚、县域突破、应急维稳等一线。围绕建强市民营经济促进发展中心,从全市统筹遴选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和专业人才到中心锤炼锻炼。围绕“立园满园”行动,探索干部培养项目化路径,实施“五个一批”工程。指导部分市级单位面向市外遴选公务员,以更广视野、更宽渠道引进一批优秀干部。
围绕本领高强抓实培训提能。开设高校专题研讨班,培训市管领导干部800余人次。举办“创新思维月讲坛”等专题讲座,“线上+线下”累计培训24万余人次。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省委“五区共兴”发展战略、成都都市圈建设,互派109名干部参与重大项目等工作。
着眼后继有人培养年轻干部。深入实施年轻干部“红色薪火工程”,以“两表一方案”为抓手分层分类培养优秀年轻干部。面向知名高校招录选调生778名,选派748名选调生到村任职,精准滴灌和修枝剪叶相结合促进年轻干部健康成长。
突出严管厚爱激励敢为善为。召开五年一次的全市干部监督工作会议。结合市委第三、四轮巡察对44家市级部门(单位)开展选人用人专项检查,统筹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年度“一报告两评议”工作。扎实开展日常监督,用好主要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五张重点风险提示清单》,督促干部规范行权用权。强化关心关爱,完善干部愿望诉求常态掌握回应机制,大力提振干部敢想敢干敢闯敢创新的担当精神。
聚焦服务发展
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效能持续迸发
今年初春,全世界被饺子导演的现象级影片《哪吒2》“叫醒”。这部正宗“成都造”爆款电影的背后,折射出成都持续构筑人才发展价值生态的坚定执着和对人才创新创造的激励呵护。
全力建设国家吸引集聚人才平台。坚持不等不靠,围绕建设国家战略腹地,加强省市上下联动,突出成都特色,出台有关工作方案,聚力抓好“一核四区一廊”,扎实推动人才平台建设开局良好,取得一批阶段性成果。
优化完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聚焦加快建设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主要承载区,深化全省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头雁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支持区(市)县围绕“立园满园”,因地制宜建设创新人才集聚区、人才发展特色区,探索特色化人才集聚新路径,全市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成型成势。
系统构建战略人才引育留用体系。围绕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需要,出台顶尖人才及后备人选引育专项,新引育一批顶尖人才,顶尖人才牵头或参与的22个项目荣获2023年国家科技奖。持续实施“蓉漂计划”“蓉城英才计划”,出台加强新时代技能人才建设意见、“成都工匠”培育认定办法等政策措施,推动电子科大、西南交大建设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支撑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体系更加完善。
以改革赋能服务增效涵养人才发展生态。突出实绩和成果导向,启动市级人才管理授权规范试点,赋予重点用人主体人才计划自主评审权,支持区(市)县自主认定市级高层次人才,非共识性人才、偏才怪才脱颖而出的渠道更加通畅。大力推进科技人才分类评价综合改革试点,支持用人单位建立精准化科技人才评价方式和指标体系。推广“人才贷”“成果贷”“研发贷”“积分贷”,引入金融活水浇灌人才创新创业梦想。线上升级市智慧人才服务平台,线下运营科研院所人才服务工作站,揭牌成立成都人才发展集团,人才服务持续提质扩面。
如今,成都人才总量达669万人,总量居全国第4位,连续6年获评“中国最佳引才城市”,蝉联“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随着万千矢志攀高、全力筑梦的各方人才汇聚成都、扎根成都,人才发展效能持续释放,一座拼搏奋进的创新创造之城已然成势。
着力强基固本
党的组织体系更加严密
日前,中央宣传部授予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时代楷模”称号。这支服务队成立20余年以来,为近10万名群众提供了电力服务,累计开展电力抢修和上门服务10万余次,被市民称为成都“电力110”。
不只高新连心桥党员服务队,过去一年,成都持续织密组织体系、提升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基层党建质量不断提高。
在城市,强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完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协调机制,深入推进“智慧蓉城+微网实格”线上线下联动治理,持续建强12345亲清在线和市民热线惠企利民平台热线,大力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服务品牌。着眼破解“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出台强化街道基层治理枢纽功能建设的政策文件,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在农村,深化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健全“行政村党组织—网格(村民小组)党小组(党支部)—党员联系户”组织架构,规范镇级片区、村级片区乡村联合体党组织设置。积极谋划推动县市新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3”成长行动,建成首批27个“蓉城先锋·村(社区)书记工作室”,持续开展“消薄强村”集中攻坚。实施城乡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行动,全市100个镇党委、1291个村党组织实现全覆盖结对。
在新兴领域和行业系统,着力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条块结合、上下联动、统分协调的党建工作体系,锚定重点产业链深化“蓉城先锋·链群赋能”行动,常态化组织开展“蓉城先锋·对话书记”活动,推动基层党建向产业聚焦、向项目聚力、向发展聚能。严格落实机关党建“三级五岗”责任,强化党组织在二三级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的法定地位,推动市属高校二级院系全覆盖修订完善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深入推进全市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做实公立医院领导体制改革“后半篇”文章,行业党建工作责任制进一步落实落细。
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国率先制定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分领域、分场域设立先锋岗、责任区、攻坚队9447个,组织开展“蓉城先锋·同心赴赛会”“蓉城先锋·接力世运”“蓉城先锋优营商”党员志愿服务479场次,引导22.8万余名党员进网入格、参与治理。分类构建流入党员“五双”和流出党员“四实”工作体系,切实将4万余名流入党员组织起来、先锋作用发挥出来。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出发。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全市组织系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要求,锐意进取、真抓实干,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世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