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成都市低空经济和商业航天产业集群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现场推进活动在成都市新都区举行。活动现场,成都围绕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聚焦低空经济、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建设,集中签约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47个重大项目,协议总投资519.36亿元;现场推进9个重大项目,总投资额122.12亿元。
作为继成都市走进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开展投资促进系列活动,加快推动一批重大项目促签促建,系统构建“投资成都”城市品牌以来,成都开展重大产业化项目招商攻坚的又一重大举措,昨日的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有何特点?签约所在地为何选择这里?集中签约又为何选择这两条链?带着上述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一问
签约有何特点?
补空白强弱项 赋能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记者注意到,此次集中签约的47个重大项目,涉及低空经济、商业航天、大飞机制造与服务等多条产业链,具有推进产业链“补空白、强弱项、国产自主”的鲜明特质,落地后将赋能成都市低空经济与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加速发展。
细数签约项目,不少企业填补了成都产业空白。例如,星际荣耀作为国内第一家实现火箭入轨的民营公司,将建设可重复使用运载火箭生产总部基地,年产20发液体火箭,填补成都火箭总装领域空白,带动卫星发射服务全产业链集聚。聚焦弱项短板,丰富产业生态。天一华宇集团将打造具备“星、箭、终端”全生态链总体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中国商业航天产业集群基地,丰富我市商业航天基础产业生态。海博达航空零部件研制总部基地将建设航空零部件制造与装配等生产线,就近为成飞集团等企业提供配套,推动我市航空发动机产业补链延链。
二问
签约为何选择这里?
项目所在地未来将建成成都科能新工业园
据悉,此次活动地点选在了位于新都区的四川成发科能工业透平装备及燃机核心装备研发制造中心项目现场,这里未来将建成成都科能新工业园。记者了解到,成都科能是成都市本土高端工业透平装备“链主”企业,隶属于航空产业链。依托航空发动机技术优势,成都科能形成了工业装备制造和能源综合利用两大主业板块,自主研制了国际领先的第三代工业轴流压缩机、余能回收透平发电装置TRT等“成都造”明星产品。
目前,成都科能厂房仍在航发成发厂区内,面积仅约17亩,很大程度制约了产能提升和企业发展。作为控股股东,成都产业集团计划总投资50亿元,分三期建设成都科能新工业园,力争2025年完成一期主厂房封顶、2026年一季度实现搬迁投产。
项目全面建成后,将具备年产100台(套)主机产品的产业能力,并承接国产燃机压气机、动力涡轮等核心部件研制任务,将实现年产值50亿元以上、贡献税收约1亿元、带动新增就业1000人以上,助力全市航空和燃机产业集群发展。
三问
签约为何选择这两条链?
发力未来产业乃发展新质生产力重中之重
未来产业作为“优质土壤”,依托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中之重。瞄准两个未来赛道,成都正发力未来产业。
2024年,成都获批全国首批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开通两条城市低空载人出行验证飞行航线,沃飞长空AE200成为全国首个、全球第二个有人驾驶eVTOL设计保证系统。当前,商业航天驶入发展快车道,作为西部航天重镇,成都正发力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活动现场,星际荣耀航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彭小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公司正在研发能力对标SpaceX公司猎鹰9火箭的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预计将在今年年底首飞。彭小波介绍,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生产总部基地将落地成都市双流区,这个基地将具备年产20发双曲线三号运载火箭的生产配套能力,2030年实现收入规模突破40亿元。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艳玲 刘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