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时人事日相催。”
春暖花开,是生机勃发与希望绽放的时刻。在成都高新区这片奋斗的热土上,涌动着干事创业的热潮,激荡着高质量发展的铿锵足音。
2月22日,成都高新区召开2025年工作会议,为新一年工作谋篇布局——围绕做实做好“高”和“新”两篇文章,成都高新区将坚持敢字为先、干字当头,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
立足新征程新目标——成都高新区明确“以改革创新为驱动、以开放合作为引领、以科技产业为支撑、以严实作风为保障”四个实践路径,确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样板、对外交往一流窗口、新质生产力一流示范、营商环境一流标杆”的攻坚行动,切实以“四个一流”助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作为成都产业发展主阵地,成都高新区将落实市委对全市干部队伍提出的大力培塑敏感敏锐、立说立行、创新创造、认真较真、实干实效“五个工作作风”以及认真践行一线工作法、闭环工作法“两种工作方法”重要要求,以作风之“优”、能力之“变”引领发展之“进”、事业之“兴”,充分发挥“压舱石”“主引擎”作用,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成都新篇章贡献高新力量。
以改革创新为驱动
着力打造“中国式现代化一流样板”
改革创新是融入成都高新区血脉的基因,将改革创新作为新一年工作的重点内容,这既是成都高新区应对复杂外部环境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围绕这一关键词,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统筹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造更加公平、更有活力的市场环境,实现资源配置效率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
找准改革创新的着力点,成都高新区各部门及企业已有明确打法。如成都高新区智慧城市运行局,将以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为主线,提升服务质效,同时以城市安全和赋能产业发展为重点,纵深推进智慧城市建设,以AI赋能政务服务效率提升,公开数据赋能产业发展;成都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将对园区服务能力进行迭代提升,新增招商引资环节,在对园区产业进行细分、产业链进行研究的前提下,招引相关产业链的重点企业、龙头企业,从而进一步完善园区的投资建设与招商引资服务体系,推动“立园满园”行动更好地实施。
“我们将通过发展完善以园区为主阵地、以建圈强链为主路径的产业组织方式,探索提升‘中试+’‘基金+’双支撑的成果转化实效,推进以商招商、科技招商、链式招商、敲门招商等多种举措。”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改革创新的理念、思维、方法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新路径,打造区域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城市治理和管理体制新范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成都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第10年、挂牌自贸试验区第8年。成都高新区将进一步推动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试点、全省第二批集成授权改革试点“两个试点”报审获批,常态化开展“进解优促”行动,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纵深推进开放合作,真正把“改革动能”“开放势能”转化为“发展效能”。
以开放合作为引领
着力打造“对外交往一流窗口”
2024年成都高新综保区(含双流园区)实现进出口值5021亿元,同比增长23.4%,进出口规模位列全国综保区第一;成功助推康诺亚全球首创ADC药物CMG901与阿斯利康签署11.88亿美元“出海”大单;“高新造”人形机器人“通天晓”成功亮相2025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以其先进的技术和卓越的表现,吸引了全球媒体和专家的热议……
一个个鲜明的数据和案例,映照出成都高新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姿态。开放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标识,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和内在要求。作为省市对外开放活跃度最高的地区,成都高新区以开放之力不断融通全球资源、推动要素集聚、深化产能合作,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赋能高质量发展。
站在新的起点,成都高新区如何演好全方位开放合作大戏?“我们将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成都高新区对外开放基础能力,全面增强成都高新区双向配置的资源运筹功能、多元包容的要素融通功能、接轨全球的国际服务功能、区域协作的引领辐射功能,提高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具体来说,成都高新区将把新川创新科技园、中日(成都)地方合作发展示范区、中韩创新创业园三个国别合作园区以及中国—欧洲中心开放平台打造成西部地区最具国别元素、最有外企吸引力的园区,依托“3+1”开放平台加快导入国别交往合作项目。同时,推动自贸试验区全产业链创新发展,集成化打造四川自贸区数据跨境综合服务平台。
为了进一步扩大有韧性的外贸,成都高新区还将重塑招商引资机制,打造成都高新区招商中心、加强招商体系建设、强化驻外招商力量,靶向对接链主企业、高成长性企业和关键配套企业。
以科技产业为支撑
着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一流示范”
走进成都高新区飞行汽车孵化加速园,沃飞长空全球总部基地项目正在加快建设,预计2026年将完成设备入场并开启投产工作,主要用于eVTOL航空器零部件成型生产制造及装配。
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内,研发人员正聚力自主创新,进一步迭代优化人形机器人与四足机器狗技术产品,打造本地化生产线,加快在工业、服务、教育、养老等领域的商业化进程。
可以看到,秉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使命,成都高新区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低空经济、超高清视频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已初具规模,人形机器人、卫星互联网等未来赛道全面布局。
在科技创新的竞逐中,成都高新区着力谋划“超前一步”,向“未来”要“空间”:将深入把握好“研与产”“立与破”“量与质”“引与培”“供与需”的关系,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加速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持续巩固优势产业、培强战新产业、抢滩未来产业,不断向产业链高端和价值链核心迈进,打造镇园之宝、未来之星。
落实到一个个细节上,如何去做?“我们将高水平建好天府实验室、北大成都研究院、清华芯华创新中心等7个战略创新平台。同时,探索建设‘中试之城’,建成100个中试平台,打造10个‘中试+’生态示范平台,争创1个国家制造业中试平台。”成都高新区科技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还将办好金熊猫全球创新创业大赛等品牌活动,做好5000家高企培育服务。持续发力“资助—种子—天使—创投”早期资本服务体系,力争2025年合作基金规模突破200亿元,助力打造“新质生产力一流示范”。
以严实作风为保障
着力打造“营商环境一流标杆”
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现场,施工人员在各自的岗位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全力以赴确保项目按照既定计划加快建设。“项目之所以能够快速推进,得益于成都高新区的贴心服务——给政策、跟踪服务,推动项目‘加速跑’。”京东方相关负责人表示,项目自开工建设以来,由10多人组成的“服务专班”一对一提供全方位服务,遇到问题随时现场解决,为企业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优化营商环境,抓好干部作风是关键。好的干部作风,是凝聚力、战斗力,更是发展的推动力。
“抓作风建设就是抓发展、抓营商环境就是抓未来。”成都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干部作风的持续改进、行政效能的持续提升,推动营商环境持续向好,营造最优的政务服务生态、政策供给生态、亲清社会生态、人才发展生态,让企业投资“更便利”,让企业成长“更有底”,让企业感受“更实在”,让企业人才支撑“更多元”。
接下来,成都高新区将常态长效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帮助企业拓市场、降成本、建场景、搭平台。同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施民营经济三年倍增行动,常态化发布机会清单,建立企业家、商协会参与涉企重大政策制定和评估机制,建立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此外,还将深化数字化营商环境建设,开展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探索企业登记智慧帮办,开展跨部门综合监管“只查一次”,推动服务型监管和包容审慎执法。
新征程新目标,成都高新区上下将进一步发扬敢闯善为、敢拼实干的进取品格,始终做到“干部敢为、基层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在拼经济搞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上“干好关键事、干在最前沿、干出加速度”。一飞/文 成都高新区/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