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2月26日

推进“立园满园”行动 让民营企业大显身手

□董亮

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7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把脉定向、指路引航,其中对民营经济与产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指出我国产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配套完善等方面,给民营经济发展带来很多新的机遇、提供更大发展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一些困难和挑战,总体上是在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出现的,期望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努力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等多作贡献。这为推进民营经济和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民营经济是现代化建设“生力军”,产业园区是经济发展“主阵地”,二者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体和载体。成都在推进“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中,必须统筹联动、一体推进,让“主阵地”“生力军”两方面优势创新结合、充分发挥,助推高质量发展。

第一,优化园区“主承载”,助力民营企业降本增效。产业园区的本质是通过地理集中化、专业化分工降低交易成本,吸引企业集聚集群发展。民营企业占到企业总数的九成多,必须围绕其共性和可持续发展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强化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服配套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智慧化、标准化园区,在用地供给、能源保障、交通物流、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提升对民营企业集聚发展的吸引力和承载力。例如,成都蛟龙港工业园在发展过程中,通过不断优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环境质量、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打造绿能产业园等举措,持续为入驻企业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绿色的生产生活环境。

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应重点针对民营企业存在的政策、要素供给问题强化市场准入和公平竞争保障,加快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提升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质量基础设施向民营企业的开放和服务水平,着力破解民营企业在土地混合开发利用、用途合理转换等方面存在的堵点,将民营企业入园进区、配置要素的综合成本降下来、质效提上去,实现“拎包入驻”。

第二,建好产业“加速器”,支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产业园区的使命在于聚集创新要素、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民营企业贡献了全社会70%的技术创新成果,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主体,具有敏锐洞察技术需求和趋势、灵活管理和大胆投入研发的相对优势,不少企业已成长为原创技术的“策源地”、新型产业链的“链长”、细分产业链的“小巨人”。如沃飞长空突破的倾转旋翼技术,实现了垂直起降与高速巡航的完美平衡,不仅构建了技术护城河,更标志着中国在eVTOL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的跨越。

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应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完善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方式,建立健全“技术攻关+成果转化+高端产业”创新链服务体系。构建由企业自主确定技术路线、全流程项目管理,政府部门和园区负责配套和服务的工作机制,大力支持有研发实力的民营企业实施技术攻关项目、“挑大梁”,助力“镇园之宝”等优质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赛道上“加速奔跑”,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营造企业“生态圈”,服务民营企业入圈进链。产业园区的竞争力在于以产业运营为核心的生态营造,促进上下游、左右岸、大中小企业集群发展,形成完整和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生态系统。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显著的“抱团发展”特点,基于地域或行业集中度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效应、协同效应和成本优势。随着数字化转型和全球化深化,这种合作将更多转向技术联动与生态共建。如《哪吒》诞生地天府长岛数字文创园,让出品方可可豆动画能在“一杯咖啡的距离”内完成动漫产业链公司间的协作,带动130多家动画制作公司参与,其中小微企业占到80%,搅动动漫、游戏、玩具等多个产业。

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应聚焦产业生态优化促进产业集群能级提升,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统筹集成政府侧、市场侧、社会侧各种资源,搭建园区专业化对接服务平台,推动民营企业通过供应链、产业集群、创新耦合和数据联通等多种模式,形成利益共同体、发展生态圈,让更多民营中小微企业能够“如鱼得水”“抱团发展”。

第四,当好改革“试验田”,促进民营企业大显身手。产业园区的活力之源在企业,是企业孵化与产业集聚的热土,也是创新与变革的试验田。民营企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对市场机遇更敏感,要求产业园区加快改革创新园区管理机制、运营模式以及投融资体制机制,形成扁平化决策、市场化运作、专业化运营的运行机制,加快打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为民营企业“轻装上阵”,坚守主业、做强实业提供重要支撑。如成都高新区以“局办合一”模式设立电子信息、生物、数字经济等产业局,加挂相关园区管理机构牌子,构建“园区管理机构+运营公司”模式,一体推进相关产业的招商引资、项目建设、项目运营、企业服务等全链条工作,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营商环境单项评价位列国家高新区第五。

推进“立园满园”行动,应立破并举用好“改革招”,率先将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落细到产业园区建设发展全过程,坚决破除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各种障碍,着力解决拖欠民营企业账款问题,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各项纾困政策,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让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更好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成都市经济发展研究院营商环境研究所所长)

--> 2025-02-26 1 1 成都日报 c145562.html 1 推进“立园满园”行动 让民营企业大显身手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