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2月26日

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

□陈运

成都,连续16年获评“最具幸福感城市”。解锁“幸福成都”密码,归根到底,就是始终坚持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近年来,成都深入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这既是城市发展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也是推动城市有感发展的重要战略安排,更是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的具体抓手。

把发展成果转化为幸福美好生活的重大要求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道出了深切的民生情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发展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市考察时再作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做好民生工作,始终是城市发展治理的基础和关键。

2025年新年伊始,成都就召开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暨民生实事总结推进会,加快推进民生项目建设,切实把老百姓身边的大事小情解决好,让大家笑容更多、心里更暖。这充分体现了成都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如既往地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努力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让全体市民的获得感更好、幸福感更浓、安全感更强。

把发展成果转化为幸福美好生活的突出成效

让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始终围绕着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而展开。成都持续坚持推动一系列民生举措落地见效,努力做好交通、就业、教育、医疗、营商环境配套等公共服务,让市民追求的幸福生活更加可感可及。

以城市有机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为例,成都市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老旧院落和背街小巷进行改造升级。在改造过程中,不仅对小区的水、电、气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升级,还特别注重公共空间的升级打造,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场所。近年来,少城片区的有机更新、枣子巷的焕然一新、爱转角的网络走红、下涧槽的华丽转身、莲花社区的岁月记忆、正因小区的因你而来、桂东社区的留改拆优等叙事,都记录着“大城善治”的点点滴滴。

打造全龄友好社区,聚集“一老一小”提供更有品质的服务,成都的养老托育服务不断提档升级。在养老服务方面,新建“蓉颐助餐” 服务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就餐服务,解决了老年人做饭难的问题。新建街道(镇)为老服务综合体,集日间照料、康复护理、文化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让老年人能够在社区内享受到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在托育服务上,立足社区大力增加普惠托位,方便家长接送孩子,同时加强对托育机构的监管,确保托育服务的质量和安全,让家长能够放心工作。

生态文旅服务同样丰富多彩。成都致力于打造“沉浸式文化空间”,让市民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成都的历史文化魅力。推动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优化服务设施和功能布局,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图书借阅、书画展览等,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利用城市“金角银边”建设小游园、微绿地等,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提升城市的生态品质。

把发展成果转化为幸福美好生活的重要启示

成都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从目标、任务、实施路径和条件保障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推动了十大民生工程的顺利实施。

精准聚焦民生需求,切实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都始终把“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和“问效于民”三者有机统一起来。通过开展大规模的民意调查,深入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单位,广泛收集市民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市民在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前,组织社区工作人员逐户走访居民,了解市民对改造内容的期望和需求,根据居民的反馈,制定详细的改造方案,确保改造过程中居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努力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强化项目落地实施,切实做到“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抓项目、促落地是关键。成都市围绕各项民生工程的落地,建立了完善的责任体系。明确每个项目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和工作目标,层层压实责任。例如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住建部门作为牵头单位,负责整体规划与协调;街道办、社区则承担具体的沟通协调与现场管理工作,保障改造工程有序进行。同时,构建高效的项目管理机制,制定详细的项目进度表,对项目从立项、建设到竣工的各个环节设定明确时间节点,定期检查进度,及时解决问题。明确项目的责任主体、实施进度和质量标准,建立项目进度跟踪和考核机制,定期对项目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项目按时、高质量完成。

广泛汇聚社会力量,切实做到“人人参与、人人享有”。市民的广泛参与,不仅反映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也是民生工程转化为市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的基础和前提。成都市积极搭建市民参与平台,通过政府官网、微信公众号、成都发布、12345市民热线、市民观察员等渠道,广泛收集市民对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意见和建议。相关部门定期组织市民代表座谈会、听证会等活动,邀请市民代表参与城市规划、项目决策等过程,让市民真正成为城市建设的参与者和推动者。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建设,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在养老服务、社区治理、文化体育等领域发挥作用,发挥社会组织的专业优势,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受到市民的广泛好评。

推动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成都市以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将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作为城市发展的关键战略任务,精心谋划、扎实推进,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和市民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持续提升。下一步,要继续深化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实施,以更加丰硕的民生发展成果,为市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系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社会建设教研部主任、副教授)

--> 2025-02-26 1 1 成都日报 c145565.html 1 把发展成果转化为人民可感可及的幸福美好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