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2月28日

成华 激活园动力 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东郊记忆艺术区内,五湖四海的游客如潮水般涌入,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有超60万人次打卡东郊记忆;节后开工首日,四川成华经济开发区内,搬进新家的四川航电微能源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生产线全面启动,面对海内外客户纷至沓来的海量订单,生产排期已排到6月;同一天,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剧院内,全国首部熊猫主题音乐剧《熊猫》火热上演,受到游客追捧……

从繁忙有序的现代化工厂到活力满满的潮流时尚街区,从人潮涌动的乐园到欢声笑语的剧院……过去一年,成华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因地制宜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取得新成效。新春伊始,漫步成都成华,处处可见生机盎然的好风景,一幅幅立说立行的奋进“实景图”汇聚成创新创造的实干“施工图”,各行各业全力以赴奋战一季度“开门红”,为新的一年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先机。

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实干争先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蓄势之年。站在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成华区保持战略定力、突出实干争先,以改革发展之进更好服务全市发展大局。成都市产业园区发展大会召开以来,成华区按照全市“3+22+N”园区发展体系布局,结合自身发展规划和功能定位,进一步优化调整园区空间布局和产业定位,有效引导优势资源和优质企业向符合产业布局的园区集聚。

园区兴则产业兴,园区强则经济强。今年初举行的中国共产党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委员会第九次全体会议上,成华提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培育壮大都市工业“1+2+N”和现代服务业“2+3”产业体系,健全工业立区、制造强区体制机制,完善支持服务业发展提质增效机制,深化园区综合体制改革,深入开展“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优化完善“1+2”园区建设体系,扎实抓好“五大攻坚任务”,加快打造一批现代化园区,持续强化园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主阵地、主战场作用,以园区“一子落”带动经济“全盘活”。充分发挥1个省级产业园和2个市级文化旅游园区主引擎作用,成华持续推进特色优势产业迭代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随着“特色立园”加速成势,成华正以园区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依托成华经开区

加快形成“都市工业集群”

入驻企业超3500家,其中,超过100家为六类500强及上市公司关联企业,近200家为专精特新及高新技术企业;产业园竞争力指数全川第四、成都第三;工业主导型开发区“亩均论英雄”中排名全省第十;园区内的成都机器人产业园,机器人产业总体营收占到全市约1/3……正月的成都,年味还未褪去,我市首个“千亿级”省级产业园区四川成都成华经开区内,各大企业已迎来建设热潮,为一季度“开门红”注入强劲动力。

开局即决战,起步即冲刺,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一片繁忙。卡诺普是成华区培育的工业机器人翘楚“镇园之宝”企业,十年间从5人团队成长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总出货量多次位列全国前十、西部第一,其中六轴20公斤级以下负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居全国第一。

“联动的上下游企业越来越多,合作越来越紧密。”卡诺普副总经理邓世海介绍,从上游测试、零件到下游二次开发、设计场景方案,公司与10余家园区内企业都有配套服务合作。

事实上,卡诺普链主带动链属的发展路径正是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立园满园”的一个缩影。其所在的成都机器人产业园紧盯链主龙头推动引优育强,带动产业链“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全力打造机器人产业集群。

引育以上市公司、行业龙头、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为代表的“镇园之宝”企业10家以上,是园区定下的新一年“小目标”。开年伊始,招商团队取得了关键性突破。就在上个月,园区引进一家大湾区巡检机器人企业——深圳千巡智能巡检机器人研发制造基地项目,项目建成后园区机器人产业拼图将更加完整。

“围绕‘立园满园’,我们制定了一系列落地落实政策。”成华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以招商为例,产业部门、投资基金、园区招商运营团队采用三方汇聚模式成立专门招商攻坚团队,各取所长、形成合力。截至目前,利用这一模式,兴储世纪等4个重大产业化项目、氢启能源等6个强链补链项目已经落地。至此,聚集了包括中国工业机器人出货量第一的龙头企业埃斯顿、精密焊接机器人上市企业麦格米特等在内的“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链龙头企业12家、上下游关联企业109家,落地重大产业化项目26个。未来,将着力构建以机器人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体系,同时将产业链由工业机器人向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人形机器人延伸,一个“创新引领、基础雄厚、融合发展”的中国西部机器人产业新高地蔚然成势。

数据显示,成华经开区以人工智能、电子信息、智慧能源为主攻产业,形成成都机器人产业园、成都智慧能源产业园“一区两园”发展格局,202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收1100亿元。

依托东郊记忆艺术区

打造全国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新高地

建成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CEC784·万谷智慧产业园、萌想星球107文创产业园、西部创意设计产业园、天府设计产业园、完美文创公园等6个产业园;加快推进东八区影视文创园等4个产业园建设;组团发展万象城、建设路、东郊记忆等3大“百万平+百亿级”商圈,培育壮大首店经济、首秀经济、数字艺术、文娱潮购、音乐展演等时尚消费业态,吸引世界级名企、名品、名店入驻……在成都成华,东郊记忆艺术区锚定“文创科创+时尚消费”提升东郊记忆艺术区发展质效,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推动“立园满园”取得新突破。

“依托‘东郊记忆’这个IP,我们制定‘特色立园’专门策略,大力实施‘一园一特色’行动。”艺术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提到“东郊”,最耳熟能详的自然是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超60万人次在春节假期走进东郊记忆,满满的客流量带来超高人气的同时,也带来了持续旺盛的消费力,春节期间园区营业额同比增长超10%。

如何用好、用活这一流量红利,进而带动整个艺术区的高质量发展?在园区负责人看来,优化招大育强模式、启动错位协同发展策略是两大“法宝”:一方面,聚焦“有根企业”培育,创新性打造“政府+金融机构”联合招商引智新模式,培育了完美世界西南总部、时代光影等12家“镇园之宝”,打造101文化综合体等13个市级重大产业化项目;另一方面,深化“红仓·十大特色产业园区”与五大细分赛道融合,“一园一特色”错位协同发展6个已开“园中园”,坚持不同特色定位大力引育,企业入驻率长期在95%以上,两个“园中园”获评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影视音乐、电子竞技、创意设计、直播电商、潮流消费五大产业集群加速崛起。

依托东郊记忆艺术区,成华做优做强文创科创、时尚消费等产业,着力打造全国城市更新转型升级新典范、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新高地、文商旅城融合发展新高地。

依托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

打造世界熊猫文旅度假目的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熊猫剧院内,全国首部熊猫主题音乐剧《熊猫》火热上演。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熊猫基地接待游客约46.05万人次。除音乐剧《熊猫》外,沉浸光影大展“熊猫星球”、欢乐演艺秀《熊猫玩家》等共同为全球游客送上新春饕餮盛宴。

立足优质文旅资源禀赋和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聚焦“文旅消费、数字文创、科研科普”三大主导产业,推动“立园满园”行动取得实效。

2024年底,随着《熊猫度假区“立园满园”行动实施方案》出台,一份以重点企业招引计划、“镇园之宝”引育计划、工作任务清单为重点的“路线图”正在成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施工图”:招大做强主导产业,多次赴上海、北京等地招商,参加成都市文旅产业建圈强链“蓉易见”产融对接会、2024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新消费产业生态圈”合作共建对接会、消费场景(上海)推介等活动,全方位宣传度假区投资价值;重大项目招引方面,招引30亿元项目1个、5亿元项目1个,洽谈高能级项目4个,总投资约135亿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实效;推出国内首个大熊猫主题欢乐演艺秀《熊猫玩家》,全球首家、世界最大的大熊猫主题博物馆建成开放,在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举办《熊猫与世界》全球巡展,联合央视网推出全球首个官方大熊猫沉浸式光影展“熊猫星球”,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多元;高质量举办度假区2024北湖城市价值推介会、全市文旅产业园区供需对接会、成华区海峡两岸电影动漫泛ACG产业交流合作推介会等,品牌效应持续增强,进一步擦亮大熊猫金字招牌。与此同时,开业即出圈的天府国际动漫城为园区的熊猫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眼下,以建设文旅产业项目集群发展的旅游产业生态体系为目标,“旅游+娱乐+购物+休闲+文化”不断相互促进、融合发展的全域旅游经济正加速形成。未来,园区将聚焦持续擦亮大熊猫世界级IP,加快推动熊猫基地5A级景区及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奋力打造世界熊猫文旅度假目的地、全球熊猫文化交流首选地、中国熊猫数字文创策源地。卢佳丽/文 成华区供图

--> 2025-02-28 1 1 成都日报 c145661.html 1 成华 激活园动力 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