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末的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着力提振有潜能的消费,精心办好系列消费促进活动,培育壮大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银发经济,创新推出多元消费场景,着力提升境内外旅客消费便利性,提升消费体验感。
着力提振消费,在成都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谋划中,企业要从何处发力?如何向新挖潜?成都进入两会时间,代表、委员对于消费的讨论格外热烈,“如何促进消费”又一次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
释放活力
消费新场景和新业态层出不穷
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创新消费场景和业态成为成都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手段。
市政协委员、戴德梁行华西区董事总经理张裕鹏表示,成都消费市场正从“规模扩张”向“品质引领”的方向发展,向注重品质、个性化、情感需求和品牌价值的消费转变,尤其是在餐饮、零售、旅游和文化娱乐等领域,高端消费和定制化服务需求不断增长,消费者愿意为情绪价值买单。
“一个明显的改变在于,如今很多成都人的消费习惯中越来越在意‘公共空间’‘生活方式’。”市政协委员、成都佛罗伦萨小镇名品奥特莱斯总经理吴瑞龙表示,创新场景是释放消费活力的重要突破口,“我们引入华西地区首家奥莱儿童主题游乐中心——‘奇幻丛林’,‘购物+娱乐’一站式体验,进一步提升了小镇吸引力。”
过去一年,成都积极适应消费需求变化,消费场景不断“上新”。以“首店经济”为例,2024年,成都新落户首店总计超800家,首发首展首秀活动超100场。
新场景新业态,让企业看到新的市场空间,感受到市场活力的持续释放。
挖掘潜力
优化服务提升基础设施
眼下,随着入境游的火热,消费热情持续升温。如何把这波“流量”转化为更多“留量”和“销量”?这是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成都,在谋划大力提振消费这篇大文章时要直面的新课题。
市人大代表、成都伊藤洋华堂有限公司董事长黄亚美在细致入微的服务中感受到了城市的“力度”。
从提供多语言服务,到消费场景退税等举措,都让外籍人士感到宾至如归。“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来到成都,分享他们的真实体验。”黄亚美表示,要从更多细节着手,进一步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在餐饮消费上,建议制定中英文菜单翻译统一标准和规范,并开展培训等,还可鼓励主营餐饮、美食类的头部互联网企业,利用新技术,以提升餐饮业态接待能力。”
在张裕鹏看来,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是拉动消费首要条件,“还要关注区域联动与产品创新,延长游客停留时间,以实现更多消费增量。同时,要采取面向不同细分客群的精准营销策略,如对东南亚游客主打美食购物、对日韩游客强化熊猫IP联动,还可采取‘反向种草’策略。”
激发动力
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
一揽子增量政策与存量政策协同发力,有效提振社会信心,激发市场动力。“根据我们对过去一年相关数据的统计,和消费券的关联交易超过了1.2万笔,极大地促进了我们的销售。”吴瑞龙表示,一系列举措和政策落实落地,既惠民消费更利企发展。
以旧换新政策作用于消费市场,销量有了显著提升。更重要的是,换新政策对消费促进、惠及民生以及产业发展意义重大。“利好政策刺激下,成都高效统筹推动政企联动,以家电以旧换新为例,我们就实现两倍以上增长。”黄亚美说。
“扩围、提质和引流”,是市人大代表,万商云集创始人、董事长王飞对于提振消费所表达的3个关键词。“巩固原有消费市场并寻找新增长点。如去年的汽车消费奖励、家电以旧换新补贴,就撬动了很大的消费市场。”在王飞看来,今年政策拓展品类、升级服务,正是“扩围”。“当然,还要聚焦数字消费、绿色消费等‘提质’,通过流量品牌、优质IP等提升消费吸引力,进而转化为消费增量,实现‘引流’。”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孟浩 王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