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数字经济领域的创新企业,我们深切感受到贵院务实检察举措和高效检察服务带来的温暖。2024年,入库税金首次迈上10亿元台阶,较上年增长20%。”2024年11月11日,成都高新区国资金融局转来的某重点企业来信上这样写道。一年前,成都高新区检察院成功办理了一起涉及该企业内部人员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案件,此后,又针对办案中发现的企业内部治理问题向企业制发检察建议,帮助企业“及时止血”,助力企业发展红红火火。
循新而动、向新疾行,高新区检察院正立足区域优势,锚定航向、聚势而进,全力答好“服务保障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必答题!
“双报”为企解忧纾困
信心赛过黄金,如何让市场主体发展更有信心?“我们拿出看得见的措施,与相关部门建好用好协作机制,让市场主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企业有需求,检察机关有回应。针对企业反映的需要,2024年4月,高新区检察院持续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将发轫于高新区、入选知识产权强国建设首批典型案例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双报制”,丰富完善为集知识产权刑事立案监督线索“双报”、侵犯企业财产刑事立案监督线索“双报”、涉企民事裁判和执行监督线索“双报”、企业内部腐败防治需求“双报”于一体的“涉企案件双报制”,同步完善线索受理、案件办理、诉求处理、社会治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助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受理四个方面的涉企“双报”线索和诉求15件。
针对园区司法服务覆盖面不广、服务半径长的问题,高新区检察院坚持“有呼即应、无事不扰”原则,设立专业化产业园区“12309检察服务窗口”16个,全覆盖派驻检察官团队,建设24小时线下检察服务中心,及时为园区和链主企业提供“一园一团队”服务。联合区政法委、法院及各产业园区企业对口行业协会、行政管理部门,常态化为园区企业提供14个方面内容的“定制式”检察宣讲和咨询服务。企业实现“不出园区”就能感受实实在在的检察保障。
流程优化提升检察服务质效
2024年初,高新区内的某科技公司在上市前期,被程某敲诈勒索600万元。企业通过“双报制”向检察机关报送案件线索,承办检察官提前介入,5月立案,6月提起公诉,7月,法院采纳检察机关起诉意见和量刑建议,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2万元。从收到线索到案件成功办理,只用了3个月。
全方位提升案件办理工作质效,降低企业涉诉时间成本,是高新区检察院深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重点举措。
按照“案件跨部门办理”“人员跨部门管理”“风险跨部门治理”的原则,高新区检察院吸收“四大检察”各条线专业人才,形成一支创新型、实务型、专业型“知识产权案件检察办案团队”。聚焦“专业办案+专门研判+专项服务”,从案件受理开始,对涉及企业的案件全流程标记、筛查、评估、跟踪办理,全年办理各类涉企案件308件,针对1起非法获取公司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侵犯公民个人信息7万余条的案件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成功办理全省首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适用调解程序结案的侵犯企业著作权案件,精准办理涉企房屋买卖合同纠纷虚假商事仲裁系列专案。2024年11月4日,高新区检察院打造的“惟高惟新”品牌入选全国基层检察院特色品牌并在全国推广。
多向发力降低企业风险
“感谢检察院发出的这份检察建议,对我们企业堵塞管理漏洞以及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非常有针对性。”2024年6月,知识产权案件检察办案团队向园区一企业发出检察建议,为有效规范企业数据安全管理工作、消除重要数据泄露风险提出合理化建议,帮助企业填补“漏洞”,降低经营风险。
检察建议是“良方”,“企业档案”则是检察机关充分延伸检察职能,助力企业发展的一剂“妙药”。2024年以来,高新区检察院主动到区内26家链主企业开展调研,“一企一策”为企业建立“企业档案”,切实帮助企业纾困解难,实现检企共建营商环境的正向循环。
晨迪/文 高新区检察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