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两会,热词总是与“新”这个字息息相关,“新”里面,看得见趋势,也蕴藏着机遇。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政府工作报告里首次提出了这些新词——具身智能、6G、“投资于人”……
交流中,记者注意到,不少委员表达了对新词热词的重点关注。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充分彰显了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大数据研究院院长寇纲表示,“当前AI领域已经进入分秒必争的阶段。模型效率的革命性提升,多模态技术的深度融合,自主智能体的研发,开源模式的探索以及版权制度的创新等方面,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积极探索。”
“发展好职业教育对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四川省全国政协委员、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认为,建立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的常态化对接机制十分重要。“比如推进‘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企’的订单式培养模式,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技能人才的‘孵化器’。”
两会“热词”背后的大政方针,事关“国之大者”,也勾勒着每个普通人的生活图景。每一个新词里,都可见高质量发展如何赋能未来,服务民生。
从DeepSeek屡屡被点赞到近日“成都造”机器狗上岗巡田登上热搜,再到《哪吒2》的持续火热,越来越多的创新,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便捷,也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升。
从“新”看机遇。创新引领,激发敢想敢拼的活力,也汇聚同向同行的合力。逐新而行,大有可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马玉宝 陈秋妤 杨升涛 胥瑞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