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3月07日

四川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

记者6日获悉,《四川省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方案》明确了四川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总量目标和结构目标。

《方案》提出,到2028年底,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超过65%,城镇常住人口每年新增100万左右,成都都市圈城镇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的45%左右;将高质量建设成都都市圈,打造新型城镇化标杆;发挥成都主导作用,增强都市圈辐射功能,探索“总部+基地”“设计+转化”等区域利益分享模式……

按照“圈群市县”四个层次

科学规划人口布局

《方案》明确,坚持把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主攻方向,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融入城市。将增强城镇产业吸附转移能力、构建以人口和需求变化为导向的公共服务供给体系、多措并举满足安居需要、保障随迁子女享受更优质教育、深化户籍制度改革。

着力提升县城集聚人口功能,加快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大于40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主体功能定位非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县(市)为重点,强化县域产业集聚和县城功能提升,在协调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方面加快突破。

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构筑高品质宜居生活空间,以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为重点,实施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

《方案》还提出,按照“圈群市县”四个层次科学规划人口布局。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发展壮大川南、川东北城市群,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人口集聚。到2028年底,成都都市圈城镇常住人口接近2400万,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的45%左右;绵阳、宜宾—泸州、南充—达州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乐山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常住人口1700万左右、占全省城镇常住人口的30%左右;具备一定人口规模、产业基础较好、城镇化率较低的潜力县(市)县城综合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左右,其余县(市、区)因地制宜加快城镇化进程。

发挥成都主导作用

增强都市圈辐射功能

《方案》提出,高质量建设成都都市圈,打造新型城镇化标杆。发挥德阳、眉山、资阳比较优势,共享成都发展环境和发展资源,加快形成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链式配套、紧密协作的产业布局,构建极核引领、轴带串联、多点支撑的网络化都市圈空间发展格局。

推动成都超大城市转型发展,推动城市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布局,推动市域结对联动发展,建立健全城市生命体健康感知处置优化体系。强化德眉资服务配套和产业承接能力,推进研发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德眉资的产业合作模式,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带、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带、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带,打造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资协同开放走廊,动态更新都市圈产业链全景图,联合发布都市圈工业企业供需清单,建立成德眉资科学基础设施联盟,创新成德眉资科创基金运营模式。

加快建设市域(郊) 铁路成都至德阳线、至眉山线,实施成都铁路枢纽环线改造公交化二期工程,尽早开工建设成都外环铁路,加快推进成都东西轴线及延长线等快速通道建设,实现公共交通一卡互通、一码通行。

培育组建市域产教联合体或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推动在蓉综合实力较强的三级医院与德眉资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推动更多事项“同城化无差别”受理。

发挥成都主导作用,增强都市圈辐射功能,探索“总部+基地”“设计+转化”等区域利益分享模式,推动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城市群错位联动,以差异化发展带动全域共兴,加快打造带动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以都市圈为空间单元推进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编制实施新一轮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都市圈符合条件的项目申报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霞

本报资料图片 制图 江蕊松

--> 2025-03-07 李霞 四川将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 1 1 成都日报 c146020.html 1 全面提升成都都市圈同城化发展水平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