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3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听取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在部署今后一年的任务时,报告指出,预安排审议34件法律案,包括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等。此前,3月4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大会发言人娄勤俭在回答新华社记者提问时,也介绍了这项立法工作的进展,并表示将推动民营经济促进法尽快出台。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中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从去年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到随后的草案初次审议、再次审议,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立法的每一步进展,都备受外界关注与期待。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大家都在盼,大家都在等”,一语道出了广大企业家的心声。
两会前夕,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时深刻指出,“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这也是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初衷所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出台了许多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举措。而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就是要将这些政策举措上升为法律规范、将主张方针转化为国家意志,进而推动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第一次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两个健康”写入法律,共9章77条,从公平竞争、投资融资、科技创新等方面作出规定,进一步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对广大民营企业家而言,这无疑是一剂放心干、大胆闯的“强心针”。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推动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春节以来,国产大模型DeepSeek轰动全球、电影《哪吒2》在全球范围内热映,民营经济的技术实力与创新活力由此可见一斑。
以法治力量护航民营经济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不仅有利于激发民营企业的内生动力与创新活力,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也有利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更优的消费供给,服务人民群众幸福美好生活。
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民营经济促进法的制定出台,民营经济发展将迎来崭新天地,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