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并提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新的消费浪潮正在蓄势。消费市场的机遇也为“成都造”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在新的市场机遇下,白酒成都产区如何加大挖掘新兴酒类场景,有效激发消费活力、提振消费信心?
作为“成都造”的代表企业之一,水井坊积极推动传统酿造技艺与现代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遗产和创新发展的交相辉映、本土根基与国际视野的双向奔赴、品质追求与城市美学的有机统一,不仅开创了外资深度参与中国白酒产业升级的先河,更为“成都造”白酒产业探索出一条传统与现代共鸣、本土与国际共振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数字转型 激活600年酿造基因
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作为传统产业的代表,白酒行业承载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水井坊的酿酒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传统酿造技艺经过历代酿酒大师的口传心授,至今仍在师徒间流传。这种古老的酿酒工艺包括老窖发酵、分层起糟、探气上甑、缓火蒸馏和看花摘酒等步骤,每一环节都体现了水井坊对酿酒工艺的极致追求和匠心精神,在精密仪器林立的今天依然不可替代。
水井坊传承600年酿造技艺的同时,更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深入探索白酒品质升级的奥秘。其中,在与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合作研究出的“一号菌群”中,发现微生物特有类群18个属和近20个从未被报道的新菌种,揭示了600余年来活态传承的秘密,为水井坊酒中窖香和陈香的形成提供了科学依据,是水井坊科技赋能白酒品质升级的重要篇章。
同时,水井坊在邛崃基地引入智能化生产线,借助先进的数字化和自动化技术,为酿造流程赋能。邛崃全产业链基地项目一期的自动化技改项目,将手工生产线改造为数字化、智能化的白酒智能酿造生产线,大幅提升生产效率。在传承与开放的并进中,水井坊以技术创新为驱动,重塑“成都造”白酒产品的技术形象,构建差异化竞争力。
非遗基因 挖掘消费新场景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工作时提出,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
面对新一代的消费变革,水井坊以场景创新与跨界融合拓展市场边界。去年,水井坊在成都市文旅局的指导下,联合成都旅游景区协会共同推出了成都首条酒旅融合路线,将酿酒历史、城市地标与互动体验结合,打造“酒旅融合”新业态,塑造城市文旅新名片。作为这条酒旅融合线路的起点——水井坊博物馆不仅是成都产区古窖池的代表,更是成都酒脉文化的缩影,彰显了成都作为白酒核心产区的文化厚度与工艺传承力。
为了与消费者建立情感链接,水井坊举办“白酒学坊”等活动,进一步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此外,通过“以桌会友”IP联动体育赛事、城市论坛,水井坊构建了球桌、酒桌、圆桌三位一体的社交场景,持续培育消费者和意见领袖,强化品牌文化认同,也推动“成都造”从产品输出升级为生活方式输出。
开放东风 打造成都造全新样本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
作为中国白酒行业外资投资第一案,水井坊与帝亚吉欧的深度合作持续书写着开放经济的成都篇章。自2006年开启战略合作以来,这家全球烈酒巨头通过战略投资、管理赋能与文化融合,成功塑造了外资参与中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样本。
这一合作整合了双方在产品、品牌以及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为水井坊注入了新的动能。在帝亚吉欧的助力下,水井坊在技术创新、品质提升、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与此同时,外资的到来给水井坊带来了国际化的治理经验,在建立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同时,组建了“非遗保护委员会”,推动水井坊非遗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此外,帝亚吉欧带来的国际化管理经验,更是助力水井坊实现品牌升级与产能扩张。
如今,水井坊正在国际化战略下加速“走出去”。“人们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正不断增强,我相信我们的白酒也会进入更多的海外消费市场。”水井坊首席公共关系事务官洪宗华认为,中国白酒本质上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浓缩,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经贸文化交流越来越紧密,更多海外消费者可以接触到白酒,这也是白酒走向国际化的机遇。
站在谱写新时代西部大开发篇章的新起点,成都蓬勃的开放势能将为对外开放合作注入新的活力。水井坊将继续以“成都名片”之姿,让“成都造”白酒品牌更响亮。在新征程上,成都与水井坊双向奔赴、同频共振、相互成就。
郝思菡/文 水井坊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