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3月17日,在动画电影《哪吒2》拿下全球影史票房第五的第3天,作为其诞生地的成都,召开了高质量发展座谈会。这不仅是政企间双向奔赴的一次会面,也是成都推动数字文创产业更进一步的有力行动。
从全国首个针对数字文创产业制定“十四五”规划的省会和副省级城市,到除《哪吒》系列动画电影外,先后孵化出《王者荣耀》《万国觉醒》《九州仙剑传》等爆款游戏,《汉化日记》《十万个冷笑话》等热门动画片,再到2024年全市文创产业全年实现增加值2876.05亿元,同比增长11.69%……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成都以布局先行推动产业落地生根、茁壮成长。
2025年成都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更多像‘哪吒’一样的现象级数字文创IP”。持续突出建圈强链、聚势赋能、场景营造、国际合作、重商亲企,一座托举起“哪吒”的城市,将为数字文创注入更多向上生长的新动能。
发展数字文创产业,聚链成群的打法大有可为。这也意味着不是要构建一条产业生产线,而是要立足城市,构建一整套生态系统。
涵盖内容创新、内容分发、衍生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目前成都已集聚影视动漫等数字文创企业超7000家;发布人才分类目录,近3年投入超40亿元支持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这也让成都人才总量达669万人,居全国第四;还有天府文创板、“文创通”贷款等金融“活水”的精准赋能……城市数字文创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政策扶持的“全周期”参与。
深耕于“文”、发力于“创”,仍是数字文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与3D建模、粒子特效等技术手段相得益彰,《哪吒2》中太乙真人的“椒盐普通话”等设定,无不为电影注入文化“精”内核;有了蜀国仙山等文化元素设计,《九州仙剑传》再通过AI辅助游戏制作、物理渲染等“数字之力”,让更多玩家领略到巴蜀文化的魅力。数字文创产业本质还是一种内容产业,要坚持内容为王,才能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由托举一个“哪吒”,到培育越来越多的“哪吒”,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让我们持续营造好数字文创融合生态,做好全周期政策支持和上下游协同增效,城市数字文创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将进一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