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3月19日

从“成都实践”看城市文化IP的可持续发展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建设项目施工现场(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刘建状

城市文化IP的打造是将城市独特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在发展过程中沉淀下来的精神气质具象为一系列具有标识性的文化符号,并广泛融入到各类文化产业之中,成为促进城市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传播城市文化和形象的重要方式。

城市文化IP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在内容生产方面进一步挖掘城市文化IP的内涵和价值,以科技创新所引领的新质生产力赋予城市文化IP更多表现方式;同时也要适应由互联网所构建的新的媒介生态和传播环境,拓展文化符号的应用范围与传播路径。

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融合

城市文化IP的打造与可持续发展要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深挖城市文化的历史底蕴,并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充分运用科技赋能,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将城市的历史和记忆融入其中,并具象为一系列具有标识性的文化符号,城市文化IP因此具有了时间的连续性,带给人更丰富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文化的变迁,城市文化IP的发展也要结合新的科技手段,拓展表现形式和应用范围,促进传统文化IP的当代价值转化。

2025年的第一个爆款文化IP当属“哪吒”,作品从古代神话中寻找经典形象和故事,以动画电影的形式重新激活了传统文化IP的生命力。无论是历史典故、神话故事,还是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文化和民间传说,都能为文化IP的打造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在地性元素。《哪吒2》在刷新多项影史纪录的背后,是成都文化底蕴和创新活力的生动体现。当哪吒与熬丙的动画形象在2025年元宵节登上了成都的“天府双塔”,并引来众多市民的参与和互动,在这样一个由“中国传统节日”“城市地标建筑”和“现象级动画电影”共同构建的具有“仪式性”的文化活动中,城市文化IP也逐渐融入到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呈现出一座城市独特的精神气质。

多维度的内容生产

和全媒体的传播路径

注重城市文化IP的多维度开发是增强IP辨识度、扩大受众范围、提高商业价值和社会效益的重要方式,通过持续创新来促进城市文化IP的可持续发展。“熊猫”作为成都最具标识性的城市元素之一,在经过多维度的内容生产以后,已然成为一个极具代表性且充满生命力的城市文化IP,是成都递给世界的一张文化名片。当巨型大熊猫爬上IFS高楼,当熊猫巴士穿梭在城市街头,当各种生动的熊猫图案和文创产品遍布蓉城大街小巷,熊猫文化正不断重塑成都的各类城市空间,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强化了这一城市文化IP与人的情感连接。此外,熊猫文化也进一步融入到影视、绘画、音乐、演艺、游戏等文化产业中,在不断进行跨媒介叙事的同时,以多元的文化符号巩固了“熊猫家园”这一超级城市文化IP。

与此同时,伴随着互联网不断重构新的传播环境,城市文化IP在进行多维度内容生产的同时,也要实现全媒体的传播路径。尤其是注重网络社群的互动传播,打造和运用好全媒体矩阵,并尝试将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数字技术融入城市文化IP的互动、体验和传播过程中,提高城市文化IP的影响力。当人们开始通过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关注大熊猫的生活日常,当大熊猫“花花”逐渐成长为“顶流”,当成都地铁里喜现“学人精”熊猫,熊猫文化在城市生活的融入度进一步加强,城市文化IP与城市居民的情感连接也更加巩固。

(作者单位: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2025-03-19 1 1 成都日报 c146493.html 1 从“成都实践”看城市文化IP的可持续发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