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3月20日

老旧城区如何保障消防安全?

看新都桂湖街道给出新解法

消防安全走进千家万户。

电气线路老化、消防通道狭窄、水源不足、独居老人火灾隐患突出……这是几乎每个城市的主城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降低消防风险,最大程度保障群众的安全?记者在位于新都区主城的老城区桂湖街道获悉,2024年以来,该街道以“五个一”消防工作法为抓手,通过系统化推进联防、联训、联调、联战、联勤工作机制,构建起全域覆盖、快速响应的消防安全体系,累计开展应急救援行动193次,成功救助群众75人,辖区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与此同时,构建消防安全“三个全覆盖”工程,通过消防器材入户、充电装置升级、监控网络织密等民生工程,整改安全隐患830处,构建起“居家安心、充电省心、外出放心”的社区安全生态。

“五个一”消防工作法

构建全域安全防护网

对人口稠密、设施老旧的老城区来说,消防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桂湖街道创新建立起“一盘棋”联防、“一张网”联训、“一条线”联调、“一股绳”联战、“一本账”联勤的“五个一”消防工作法,营造“人人有责”的消防安全意识,为辖区织密监管防护网络。

充分依托街道综治中心,通过街道应急管理执法站、应急队与村(社区)应急分队三级联动,构建起“一盘棋”联防,并实时与区政府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2024年以来,已完成风险隐患排查960次,制止违法违规行为80余起,开展安全培训102场次,覆盖企业、学校等重点场所,累计2684处隐患及时上报处置。

创新实施“红橙黄蓝”四色网格管理,桂湖街道将辖区内的27个村社划分为130个风险等级网格,建立“一张网”精准防控及联训机制。街道应急办制定年度训练计划,每季度组织跨部门联训,半年开展实战拉练,通过“理论+实操”培训模式,基层应急处置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24小时警情分发平台值守的“一条线”联调制度,街道的救援效能大大提升。2024年以来接警264次,实施有效救援214次。建立应急救援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灾情通报、力量调度、物资调配“三同步”。创新“就近增援”机制,确保重大事故中供水、供电等生命线工程不间断。

街道还建立起多级协同的“一股绳”联战应急体系,制定标准化预警处置方案,明确疏散引导、秩序维护等应急处置流程。在春节等重点时段实施部门联合执勤,通过建立“事前预防-事中处置-事后复盘”全链条机制,有效降低应急响应平均时间。

同时,为了强化保障能力,街道还建立起“一本账”联勤机制,完善全域应急物资共享网络,设立27个村社储备库,储备42大类物资5469件。创新“定点储备+动态补充”机制,引导居民针对易发灾害配备应急器材。

“三个全覆盖”工程

构筑立体化民生防护网

“我们小区充电车棚比较小,有时居民图方便就把电瓶车推回单元过道里充,建议将现有车棚进行改造……”接到小区业主、同时也是该区域消防网格员的上报,街道立即进行了摸排、建档,纳入下一批的改造计划。据悉,桂湖街道通过“三个全覆盖”工程,构筑起立体化民生防护网。

其中,“安全到家”工程针对老旧小区、九小场所等高风险区域,建立起“网格摸排—隐患整治—设备配送”三级防控体系。街道组织网格员开展“敲门行动”,累计排查13262个点位,建立隐患动态数据库;创新“三方共担”筹资模式,通过财政补贴、商户捐赠、居民自购等方式,为辖区配送灭火器5156具,强化安全消防硬件支撑。

针对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隐患,街道推出了“安心充电”计划,通过“村社+网格+居民小组”三级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动员机关干部下沉网格,完成全域充电设施摸排建档。采取“集中+分散”改造策略,建设集中充电车棚36处,发放11318个自动断电保护插线板,提高无集中充电条件住户的充电便利性。

“天眼守护”行动则是通过科技赋能,消除监控盲区。依托智慧小区建设,街道一期已完成107个小区338路监控设备安装。针对人流密集场所、社会治安问题突出、城郊结合部对辖区内54处重点区域加装172路高清摄像头。二期工程将延伸至480个小区,新增1196路智能监控设备,加强对重点区域实时监控,扫除监控“盲区”,不断强化社会治安立体化防控体系建设。

“群众安全大过天。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推进消防宣教进网格,开展双盲演练及设施升级,深化‘五个一+三覆盖’专项整治,完善消防水源设备,实施特殊群体‘设备兜底更换+定期走访’关爱机制,继续挖掘和积累老旧城区消防安全工作的高效经验,全力守护城市的安全。”桂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泳

桂湖街道供图

--> 2025-03-20 陈泳 老旧城区如何保障消防安全? 1 1 成都日报 c146531.html 1 看新都桂湖街道给出新解法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