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魏捷仪) 时至春分,全国各地都陆续进入春灌时间。3月5日,黑龙滩灌区已全面拉开春灌序幕,同时也是都江堰灌区最早开启春灌的区域。
记者昨日从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获悉,截至3月18日,黑龙滩水库蓄水量达2.62亿立方米,水位482.18米,较去年同期多蓄3600万立方米,同时也创近10年同期蓄水量新高,为都江堰灌区用水提供了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受黑龙滩水库大坝除险加固工程需要低水位作业影响,去年8月底主汛期结束时,黑龙滩水库蓄水量仅为1.84亿立方米,较2023年同期少蓄4400万立方米。
那么如何能让水库蓄水功能快速恢复,蓄水量更足?都江堰灌区一体化调水机制在其中作用显著。记者了解到,黑龙滩水库主要引上游东风渠来水,在灌区一体化调水管水机制的加持下,2021年以来黑龙滩水库年均引入上游来水3.22亿立方米,较以前年均多3900万立方米,引水量稳步增加。
此外,面对工程建设与蓄水的双重任务,又该如何做好两者的平衡?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黑龙滩管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工程建设上,该管理处推行“错峰施工+分段蓄水”模式,既保障了工程进度,又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对蓄水能力的影响。
蓄水方面,黑龙滩管理处根据生活、生产、生态“三生”用水实际需求,编制了引蓄水方案,其中将任务细化到每天,全力让黑龙滩水库尽快“喝饱”水。截至今年3月5日春灌输水前,黑龙滩水库蓄水量已达2.87亿立方米,超过引蓄水方案预期。
“黑龙滩水库蓄水量创新高,也让我们对今年的供水服务保障工作有了更大底气。”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完工及数字孪生黑龙滩水库平台的投用,在“软硬件”不断升级的加持下,当前,黑龙滩灌区的水资源配置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能够有效满足今年灌区91.13万亩农田灌溉及300余万居民生产生活用水需求,并提供3000万立方米以上的生态补水,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灌区群众生产生活需要提供坚实的水保障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