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4月01日

微短剧连接千行百业

“超级接口”开启的新机遇

在成都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上,微短剧成为备受瞩目的焦点。3月28日下午,由红果短剧承办的“千行百业入剧来:微短剧产业生态与艺术创新论坛”成功举行。众多业内人士汇聚一堂,深入探讨了微短剧行业的爆发力,聚焦微短剧的产业升级、跨界融合与生态共建。

从论坛内容来看,微短剧在跨界融合、全产业链协同以及人才交流与培养等方面呈现出诸多新趋势,同时也展现出连接实体经济、文化传播与科技创新的“超级接口”价值,实现了千行百业的深度连接,赋能千行百业更新更多的机遇。

跨界融合

衍生出多种创新模式

当前,微短剧的跨界融合趋势愈发明显。从题材上看,轻喜剧、悬疑、情感类内容占据主流,但传统影视中成熟的武侠、刑侦、谍战等题材也已逐步渗透到微短剧中。同时,微短剧与其他行业的融合衍生出了多种创新模式。

在文化传播与知识普及方面,微短剧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1月上线的微短剧《重回永乐大典》聚焦图书馆古籍修复所学员进入《永乐大典》修复项目组后的工作经历,不仅展示了古籍修复的精细技艺和独特魅力,还呈现了现代科技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这种将文化知识融入剧情的方式,使观众在欣赏短剧的同时,也能增长见识,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这也让微短剧突破了传统科普的“说教困境”,从娱乐工具升级为公共知识服务的基础设施。微短剧与文旅产业的结合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以四川省射洪市龙宝坝村为例,“农忙种地、农闲演戏”已成为当地村民的新选项。自去年6月以来,龙宝坝村共吸引80余个剧组取景,创造1600余个灵活就业岗位,带动了“影视+旅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通过微短剧的拍摄,龙宝坝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特色得以展示,吸引了更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微短剧与文旅的结合,正在重构地方经济的传播逻辑。例如,四川方言短剧《家里家外》3天播放量破10亿,通过方言、地标场景与家庭伦理叙事,既展现成都文化特色,又激发观众情感共鸣,直接带动当地旅游搜索量增长40%。

此外,微短剧与电商的融合也为行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通过在短剧中植入商品信息或进行品牌推广,实现了“微短剧+电商”的联动。观众在观看短剧的过程中,可能会被剧中的商品所吸引,从而产生购买欲望,这种模式为品牌营销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微短剧的商业化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深度共振

一场技术与文化、产业发展的交响曲

微短剧的崛起,本质是媒介形态与社会需求的深度共振。其“短平快、轻量化、强互动”的特点,使其天然具备跨行业赋能的基因。随着观众对于微短剧的期待不断提高,行业正加速从“野蛮生长”向“精耕细作”转型,在内容创新、技术应用和社会价值挖掘等方面迎来全面升级。

首先,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短剧的制作和传播将更加便捷高效。例如,AI技术可以应用于剧本创作、特效制作、智能选角等环节,提高创作效率和质量。其次,微短剧在海外市场展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来自中国的应用包揽了微短剧类目下载量前三的位置,领跑海外市场。这为微短剧的国际化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升了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当前,微短剧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跨界融合,微短剧实现了与千行百业的深度连接,为各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全产业链协同合作推动了微短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人才交流与培养为微短剧产业注入了新动力。可以说,微短剧的发展也是一场技术与文化、产业与政策的交响曲。它以其“超级接口”特质,将文旅、乡村、科技、电商等千行百业纳入叙事网络,重构了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的底层逻辑。正如《中国微短剧行业发展白皮书(2024)》所预言,未来的微短剧将不仅是“快消品”,更是“时代的显微镜”——以秒为刻度记录社会变迁,以帧为单位传递人文温度。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既需借技术之力提效,亦需以政策之规导正,更需凭文化之心沉淀。唯有如此,方能在跨界融合中实现价值升维,在生态共荣中书写时代新章。吴纪涛 文/图

--> 2025-04-01 吴纪涛 微短剧连接千行百业 1 1 成都日报 c147076.html 1 “超级接口”开启的新机遇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