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资源合作和机会清单发布会在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五洲情会展中心举办。首届非遗节于2007年举办,迄今已成功举办八届,累计开展主体及配套活动3000余场,共有10000余个国内外非遗项目参展,600余支表演队伍参演,135个国家(地区)和非政府组织的4000余名代表和国内5万余名代表参加,现场参与市民游客3000余万人次。第九届非遗节将于5月28日至6月3日在成都国际非遗博览园举行。
八届非遗节
第一届:2007年5月23日至6月10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63个,国内外代表5000多人,发表《成都宣言》。
第二届:2009年6月1日至13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46个,国内外代表4000多人,发表《成都共识》。
第三届:2011年5月29日至6月11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72个,国内外代表3000多人,发表《成都倡议》。
第四届:2013年6月15日至23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107个,国内外代表4000多人,发表《成都展望》。
第五届:2015年9月11日至20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65个,国内外代表5000多人。
第六届:2017年6月10日至18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112个,国内外代表6000多人。
第七届:2019年10月17日至22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86个,国内外代表5600余人。
第八届:2023年10月12日至16日举行,参会的国家和地区68个,国内外代表5000余人。
特色鲜明
成都市在持续打造非遗节品牌的过程中确定了“两个转变”“三个目标”“四个结合”。
两个转变:是从注重非遗传播推广向搭建非遗传承利用平台的转变,从政府包办向广泛引进社会资源参与活动举办的转变。
三个目标:是按照“人民非遗人民共享”理念打造全民参与、全域巴蜀的非遗盛会,培育地方非遗特色文旅活动品牌,搭建非遗项目合作的沟通、交流平台。
四个结合:是节会活动策划结合中央、四川省、成都市重大决策部署,结合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开展的非遗重点工作,结合地方丰厚的特色非遗资源及开展的相关活动,结合社会力量开展的有一定影响力的传播活动。
意义重大
非遗节的举办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政府认真履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义务、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的鲜明态度。
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缔约国展示履约实践、展现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包容性的互鉴平台。
是汇聚各方智慧、凝聚发展共识的非遗学术高地。
是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友好对话,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国家平台。
是四川省展示巴蜀文化魅力,推广成都城市品牌的文化窗口。
资料来源:方志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