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束追光洒落,“丁宝桢”踏光而行,将古老的故事娓娓道来。17日,经过成都市川剧研究院新一轮修改与提升的川剧《丁宝桢》在成都大学成都东盟艺术中心大剧场再次亮相。台下观众被生动的故事、丰满的人物、精湛的表演、流畅的呈现触动心弦,与台上演员心跳、呼吸、情绪同频共振,在锣鼓声中与一代廉臣丁宝桢跨时空对话。
“川剧《丁宝桢》自2024年11月首演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完成23场巡演。”演出前夕,记者采访到丁宝桢的饰演者、该项目负责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副院长王超,揭开这部剧背后的匠心故事。
“此次升级,剧组在时间把控和剧情编排上狠下功夫,在围绕大修都江堰一事展开的同时,巧妙融入丁宝桢的家风家教、廉政治官、创立机器局等事迹,多角度、立体化呈现丁宝桢的一生。”王超说,首轮巡演期间,主创演职人员积极吸纳专家、学者以及观众在文化高度、思想深度、演出效果及文史资料等方面提出的宝贵建议。在此次的修改提升中,去冗长、剪枝蔓,使得整体节奏更加明快紧凑,观感更加流畅。其次,强化了整剧戏曲程式的表达。剧组特邀梅花奖演员韩剑光担任副导演,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著名武生、一级演员张晓波担任技术指导,针对整剧的演出动作进行了大量的修改。
为了对剧中人物的塑造更加立体丰满,剧组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状态、观众的反应,针对剧中的每一个人物,从表演动作、台词各方面反复打磨,使得人物的弧光更加圆满,在舞台上更加立得住,表演更有感染性。同时,还针对舞美设计、音乐编排、服装道具等方面进行了酌情改良,力求为观众奉献一台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的舞台精品。
王超表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选择创排新编川剧《丁宝桢》作为重点剧目,不仅因为丁宝桢清廉为民、清白传家,在当今社会非常具有现实意义,非常值得学习,还因丁宝桢任四川总督、大修都江堰的事迹皆是史实,与四川、与成都有着不解之缘,很适合用四川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川剧的艺术语言来表达。
“他们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都是角色内心世界的写照,让我很难移开视线。”“演员们将人物的喜怒哀乐刻画得淋漓尽致,我也好像领略了人生的百般滋味。”“知百姓疾苦、懂烟火生活,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丁宝桢!”……整场演出掌声不断,在观众心中掀起一阵又一阵的情感涟漪。音乐渐息,演员谢场,观众仍沉浸在余韵之中,思绪涌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王静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