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斌,成都青羊公安户政管理大队民警;白书力,成都青羊公安警务督察大队民警。岗位不同,职责不同,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数据分析官。像这样和数据打交道的民辅警,分局一共有7位。
他们的工作,犹如在大海里“捞针”,从海量的数据发现事关平安守护与社会治理的那根“针”。为什么要设置数据分析官?发挥了哪些作用?日前,记者来到成都青羊公安探访发现,在数据分析官背后,是一场深刻的系统性警务改革。
大数据建模分析
预测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4月16日,青羊公安数智民意中心内,大屏幕上数字不断闪烁。通过12345、110报警电话、网络理政平台等23个渠道而来的数据在这里汇聚。白书力正运用平台建模,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从海量的数据找准群众投诉较为集中的治安、矛盾纠纷、工作短板等问题。
“以往靠人工分析数据,两三天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借助建模技术,短短几分钟就能得出结果。而且,我们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有了数据支撑,告别了仅凭主观印象和片面感觉的工作模式。”白书力说。
与此同时,在基础管控中心,谢斌正在数据的海洋里捕捉可能隐藏的风险与隐患。在基础数据形成的数据库里,以防范犯罪为目的,进行大数据的建模分析,发现一些日常工作发现不了的问题,排查一些可能滋生违法犯罪的风险和隐患,推送给社区民警进行及时处置。
在谢斌看来,数据分析官的工作就是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手段,凸显出潜在的不稳定因素,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风险隐患。
数据是手中的“武器”
贴近基层服务实战
据青羊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数智民意、基础管控、政安联控、大数据侦查、刑事情报、执法办案管理六个中心加上情报指挥中枢,构成了青羊公安“一枢纽+六中心”的新型警务运行机制,“一枢纽六中心”分别设有一名数据分析官。
数据分析官的作用并不是仅停留在数据分析上,在新型警务运行机制之下,他们的工作更贴近基层,服务实战。
去年4月,在较短的时间内,多名群众通过问政四川平台、12345、110等不同渠道向青羊公安反映府南双清南路的噪音扰民问题,群众多种渠道的反映立即汇总到了数智民意中心后触发预警,结果显示已有11条相关诉求,诉求量达到了系统预警阈值。中心数据分析官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第一时间流转办理,并跟进督办,该处噪音扰民顽疾得到了有效根治。
2024年,青羊区分局辖区违法犯罪警情、群众信访诉求同比分别下降16%、30.5%。数据分析官,成为问题被及时解决背后关键的那个人,数据就是他们手中的“武器”,在幕后默默守护。
基层民警热情高涨
建模比武创下佳绩
数据分析官的作用不仅于此,青羊公安民辅警主动融入智慧警务的动力和热情被不断激发。
赵汶是青羊分局一名宣传民警,他也在不断钻研大数据建模。4月初,在青羊公安的人才孵化基地内举办的一场“公安大数据实战应用警务沙龙”活动中,赵汶和同事就AI大数据建模如何应用于警务实战展开热烈讨论,“分局也在举办各种夜校、讲座、培训,为我们灌输最前沿的知识和理念。”赵汶说。
记者了解到,青羊公安目前已有230人获得大数据分析证书,其中36人获评中级建模师、14人获评高级建模师。全局人才储备规模和梯队建设结构不断优化,构建了良好的“人才生态圈”。在去年全市公安机关“数智融警 创新先锋”比武中,青羊公安斩获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1个优胜奖,数量位居全市第一。
今年,7位数据分析官的阵容还将扩大,青羊公安准备向基层科所队全面推广,数据分析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何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