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4月21日

成都陪诊市场持续火热

如何成为一名陪诊师?

陪诊师余华为客户办理入院手续

叮铃铃……早晨6点天刚亮,余华就迅速起床,洗漱完毕后往背包里装上一次性口罩、纸巾、小饼干、录音笔等患者做完检查可能用得到的物品后,迅速前往某医院门口等待患者。这样忙碌的清晨是余华作为一名陪诊师的日常。当前,我国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占总人口的22.0%。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老人就医需求增长,对专业化陪诊服务的需求日益旺盛。今年初,成都为27名劳动者颁发了全国首批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那么,陪诊师主要干什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陪诊师?

“这是一个具有幸福感的职业”

“今天的陪诊对象是从青海来的梁婆婆,她女儿已提前通过手机App挂了号,怕老人来到医院后不会在手机上操作,就委托我带她的母亲去医院做检查。”余华说道,“客户预约的是上午8点的号,在接到陪诊订单后,我会发送一条短信给服务对象,提醒他们就医时间、地点以及所需要准备的证件和检查材料。”

提前帮患者签到、陪同患者等待叫号、帮助缴费取药……在余华的帮助下,梁婆婆只需坐在叫号区休息等待,等到叫老人名字时,余华再将老人扶到相应的诊室就诊。“小余对医院的办事流程特别熟悉,有她在身边我感到很安心,儿女也放心。”梁婆婆说道。

很多人觉得陪诊就是陪人看病,看似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余华介绍道,作为客户的“临时家人”,除了协助患者挂号、导诊、陪伴看病、取药等基础服务,还要掌握各大医院的看病流程以及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和医保政策等。

同时也要有好的体力,很多检查都是从这个科室跑到另一个科室,对于行动不便的患者来说,跑来跑去确实困难。“我现在微信步数每天至少是2万步起,尽管很辛苦,但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感。”余华表示,有些患者在看病时无法准确地描述自己的病情,他们也会充当翻译,帮助患者和医生沟通。

目前,余华的陪诊订单已排到10天后。为了接单量更稳定,她还和其他陪诊师组建了一个6人团队,“以前单兵作战,订单量多的时候也没法接,有了团队后,多余的订单就可以交给其他成员做,既可以保证服务质量,也能稳定客源,现在我们团队接单量每月200单左右。”

如何推动行业从“零散化”转向“职业化”?

如何和客户沟通,在整理和复述他的病历时有哪些需要注意事项……在近期举行的成都市首期陪诊师培训班上,记者从授课内容了解到,一名合格的陪诊师,除了要熟练掌握就医流程外,还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基础医学、急救知识、护理技能、法律伦理等。

学员张琼曾经是医院心内科的工作人员,从医院离职以后,就时常帮助身边的亲人朋友去医院就诊。多年从事医疗工作的她,深知病人和医院的需求。她发现陪诊服务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职业,于是把陪诊服务当作事业来做。“持证意味着以后可以在官方平台接单,也更能够获得客户的信任。”

近年来,随着陪诊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职业化、规范化是陪诊服务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陪诊服务行业人才短缺、职业标准不统一等问题,成都市人社局以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职业评价为切口,指导人力资源公司在全国率先开发了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同步构建了培训课程体系。

“通过标准化考试,合格者就能获得人社部门颁发的《陪诊服务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成都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陪诊服务实行社会化培训,个人是否参加培训、在哪家机构培训,均由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

同时,为探索陪诊服务人才培育新模式,市人社局会同卫健、民政、教育等部门联合职业(技工)院校、培训学校、医疗机构等多方力量资源,搭建了“成都市陪诊服务人才培育联盟”,从共建共享培训和评价标准体系、共建实习实训基地、资源整合和调配等多个维度开展深入合作,进一步推动陪诊服务从“零散化”向“职业化”转型。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刘飞 文/图

--> 2025-04-21 成都陪诊市场持续火热 1 1 成都日报 c147903.html 1 如何成为一名陪诊师?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