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4月23日

在成都 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超重

减肥门诊 如何将体重“打下来”?

医生正在为患者看诊。

数据点击

BMI(身体质量指数)

18.5—23.9 正常

24—27.9 超重

>28 肥胖

BMI是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衡量人体胖瘦程度的指标,即用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就能得到数值。比如,一个人的体重为70千克,身高是1.75米,那么他的BMI=70÷(1.75×1.75)≈22.86。

对于成年人来说,BMI的正常范围在18.5—23.9;如果数值在24—27.9,就属于超重;要是达到28及以上,就可判定为肥胖。

当前,成都成人超重率为37.08%,肥胖率为12.53%。

为了好身材,每年减肥都会成为热门话题。今年,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民生主题记者会上明确提出将持续推进“体重管理年”三年行动,使得减重关注度再次上升。实际上,减重不仅关乎身材,更与居民健康、社会发展息息相关。

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卫生监督所)的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当前成都成人超重率37.08%、肥胖率12.53%,相当于每3个人中,就有一人超重。

医院推出减肥门诊,国家发布健康食谱……当官方开始关注个人体重,我们的生活将会出现怎样的变化?而在体重管理方面,成都又有着怎样的创新实践?连日来,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对此进行了调查采访。

重视体重管理

减肥门诊迎来就诊高峰

在走进减重门诊之前,小雨(化名)的情绪已经出现了些问题。身高160厘米,体重70公斤,肥胖已经影响到了她的工作。“领导、同事都让我去减肥,我也尝试过节食、运动,但是每次都坚持不下来。”

面对肥胖带来的压力,在朋友的劝说下,小雨走进了医院的减肥门诊。检查确认小雨目前内分泌代谢状态以及没有用药禁忌症后,医生推荐其使用药物,并开出了饮食和运动处方。一个月后,当小雨来医院复查时,体重发生变化的她,脸上带着开心的笑。

和小雨不同,阿韦(化名)身高175厘米,体重72公斤,无论体形还是BMI指数都和肥胖不太沾边。但在公司组织的体检中,他被查出脂肪肝,医生推荐他去减肥门诊看看。“医生说我属于隐形肥胖,虽然体重达标,但内脏脂肪太多,同样会影响健康,建议减少10公斤脂肪,增加10公斤肌肉。”阿韦说。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胃肠微创中心主治医师王海波告诉记者,在减肥门诊里,小雨和阿韦这样的患者很常见,从门诊量来看,这几年到门诊就诊的超重患者确实呈现出上升趋势。“随着‘体重管理年’持续推进,近期迎来了新的就诊高峰。以前周末每天门诊可能就十几个病人,但现在基本上增长到了五六十个。”

改变生活习惯

防止减重后体重反弹

国家卫生健康委面向公众发布的《体重管理指导原则(2024年版)》指出,有研究预测,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2030年我国成人超重肥胖率将达到70.5%。目前,肥胖已经不再是只关乎健康的个人问题,体重异常特别是超重和肥胖是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对个人而言,肥胖增加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结直肠癌、食管腺癌等肿瘤发病风险。对整个社会而言,肥胖人群数量不断增加,会加剧医疗卫生系统的压力。”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成都市卫生监督所)慢性非传染病防治科主任医师魏咏兰告诉记者,西安交通大学全球健康研究院曾发表研究,到2030年,中国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将达到4180亿元,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伴随着人口老龄化和慢病年轻化两种上升的数据,未来医疗资源将面临更大挑战。”

作为成都市肥胖专病中心,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于2013年率先在区域内开设了专业的体重管理门诊,通过多学科协作模式,为患者提供科学、系统、个性化的减重治疗方案。

据了解,通过药物、手术干预,可以有效帮助患者体重在短时间下降。但如果干预后生活习惯没有得到改变,仍旧暴饮暴食、久坐不动,反弹是一种必然。王海波坦言,通过医疗手段减肥只是减重的第一步,比起减轻体重,维持体重更为关键。“更直观的说法就是防止反弹。”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胡瑰玮 受访者供图

--> 2025-04-23 胡瑰玮 在成都 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人超重 1 1 成都日报 c148007.html 1 减肥门诊 如何将体重“打下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