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4月24日

成都连续九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上接01版

后代无忧,教育拥军有“高度”。创新建立军地联合办学机制,成都七中领办西藏军区八一学校,近万名军人子女享受教育优待,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大幅提升。全市127所中小学开设“军人子女绿色通道”,优质教育资源向“最可爱的人”家庭倾斜。

心系发展

以“军民同心”情暖第二故乡

驻蓉部队以拥政爱民实际行动,协助绘就富民强市蓝图,在成都经济发展、社会治理、应急救援、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充分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

道之所在,行胜于言。驻蓉部队积极响应党中央、中央军委号召,广泛参与巩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两大工程,积极参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

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海军成都舰全体官兵化身大运会“助威团”,录制合唱视频送祝福。2025年,“爱我家乡爱我舰”城舰共建主题歌曲快闪活动在春熙路惊喜上演,全网播放量超千万,军民情谊跨越山海。在“4·23”海军节暨舰艇开放城舰共建主题活动中,成都舰官兵与成都人民共话双拥,“城舰共建”情谊更加深厚。

聚力成势

以“千行百业”汇聚拥军合力

双拥工作不仅是政府工程,更是全民行动。成都创新“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模式,社会化拥军深度破题。

市县两级全覆盖推动成立爱国拥军联合会,吸纳企业、机构等会员单位1万余家,连续开展“暖冬行动”“送新兵进军营”“迎老兵返乡”等系列拥军活动,走出了一条独具成都特色的社会化拥军之路。先后涌现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孔劲松、吴大燚,“四川省最美拥军人物”吕壮文、曾学兵,“四川省爱国拥军模范”龙强等爱国拥军人士。

此外,在全国率先建立财政拨款的成都市关心关爱困难退役军人经费和社会筹资的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成都市拥军事业发展基金相叠加的关爱体系,累计支出资金8067万元,帮扶困难退役军人4600余人次,惠及35万军民。

全国首创“戎品集”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公共品牌,依托供销系统“川字号”农业产业品牌优势,打通军创、拥军企业“产、供、销”链路。已入库军创、拥军企业142家,商品3000余个,销售产值536万元,与全省其他市(州)签订框架合作协议,2000余个推荐合作项目为退役军人及军属提供就业岗位7800余个。

持续提升优待赋能,全市17个A级景区面向全国退役军人及其他优抚对象免首道门票,挂牌成立退役军人优待医院70余家,“荣军示范街”“老兵盖碗茶”等200余个特色项目落地,2000余家商户为军人提供专属优惠,崇军氛围融入城市肌理。

“从一碗免费茶到一条示范街,成都让尊军成为潮流。”退役军人创业者张强说。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拥军工作,让军民鱼水一家亲的动人场面不断上演。

正如一名老兵所言:“成都的双拥,写在政策里,融在街巷中,更刻在军民心里。”未来,这座城市将继续以“军爱民、民拥军”的赤诚,全力书写第十座丰碑的荣光。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长乐

--> 2025-04-24 1 1 成都日报 c148021.html 1 成都连续九届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