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4月25日

三个维度看成都“一季报”

外国旅客在集中退付点了解退税服务。 本报资料图片

“一季报”显示,三次产业齐头并进,税电指数处于景气区间,推动成都经济夯实“稳”的基础。

工业是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的亮点,发挥着稳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比上年全年加快3.3个百分点。

服务业也保持良好增势。一季度,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比上年全年加快0.1个百分点。

农业生产总体平稳。一季度蔬菜及食用菌、茶叶、园林水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3.0%、7.2%、7.3%。生猪出栏97万头,猪肉产量7.5万吨。

下一步,成都如何做好“稳”的文章?西华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俊表示,首先,要聚焦文旅、文创等,持续挖掘消费潜力,刺激内需。同时,要抓紧“走出去”寻找更大的国际市场,在“蓉品出川”“蓉品出海”上更下功夫。

“一季报”显示,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6%。从数据不难看出,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产业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姜奇平表示,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就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力,进一步提高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

就在“一季报”出炉当天,一场由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组织的央省市媒体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企业行调研正在紧锣密鼓地展开。晓多科技、阿加犀、潜在人工智能、明途科技……一家家成都企业里,奔涌着强劲的创新动能。

在去年人工智能产业破千亿元之后,成都又给自己定下目标:2025年,力争全市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1300亿元、增速超过30%,加速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发展高地。

从科技创新到产业创新,再到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从“新”出发,成都经济正破浪前行。

“韧”,首先体现在消费上。一季度,消费品市场持续提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32.7亿元,同比增长6.0%,比上年全年加快2.7个百分点。

世邦魏理仕华西区战略顾问部负责人邹丽娟认为,成都的优质商业体量在全国排名第三,不断创新的消费体验场景和多元的消费客群市场,让成都在全国看来都是一个具有超强消费力的城市。随着跨境支付、离境退税便利化提升,第一家市内免税店落地,成都入境旅游消费力正在得到释放。

“韧”,还体现在民营企业的发展韧性上。一季度,民营企业增长10.0%。这背后,是成都在提升营商环境上久久为功、持续发力。

深入推进“优化提质、特色立园,赋能增效、企业满园”行动,常态化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塑造“有需必应、无事不扰”鲜明品牌,让在成都发展的企业信心倍增。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喆 李艳玲

--> 2025-04-25 吴喆 李艳玲 1 1 成都日报 c148062.html 1 三个维度看成都“一季报”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