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拥工作,承载着军地间“绿叶与根的情谊”。近年来,双流区双拥工作立足区情,继承深厚的双拥传统,聚焦双拥工作高质量发展,积极探索新时代开展双拥工作的有效途径,把工作的触角向前延伸,持续打造特色亮点,凝聚军心民心,深化军民融合,不断巩固军地情谊,进一步密切“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新型军政军民关系,让双拥之花常开长盛。
军地合力共建 唱响拥军爱民主旋律
双流区坚持把双拥工作放在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大局中思考,推动双拥工作不断提质增效,更好地助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部队备战打仗。
结合双流实际,制定并巩固一系列双拥工作机制,高位谋划和统筹协调全区双拥工作发展,实行结对共建,形成区、镇、村和驻区部队齐抓共管的工作闭环。
“双流区每年投入3800万元,用于双拥工作经费和慰问驻军经费,全面保障为部队办实事和重大双拥活动开展,多方协调解决部队实际困难。”据双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双流区广泛开展社会化拥军,成立双流区爱国拥军联合会,500余家拥军企业累计开展爱国拥军等活动1776次;为11支驻区部队建立图书流转点,配送图书8748册,满足部队文化生活需求;开展“送法律、送文化、送政策”进军营活动90余场,参训官兵1万余人次;协调解决军人子女入学816人次。制定《退役军人司法救助工作实施方案》,设立了法律服务和心理咨询室,开展法律咨询援助服务630余人次。
2019年,棠湖中学作为全省唯一入选海军青少年航空学校的学校,开设航空实验班,为国家培养航母舰载机后备飞行人才。双流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与棠湖中学在资源共享、学习奖励和奖励助学助教等方面深度合作,为联合办学提供便利条件。截至目前,70余人被海军航空大学、空军航空大学等部队飞行高校或国防科技大学等其他部队院校录取。2022年,该校荣获由教育部和中央军委训管部联合授予的“国防特色教育示范学校”荣誉。
成立“赓续红色血脉 强国复兴有我”军休少年军校项目,邀请部队现役军官、军休人员、“战旗红”志愿者代表等成立教官团队,开展80余场国防教育活动;驻区部队积极参与地方脱贫致富,先后资助眉山、资阳、凉山州等地,帮扶、慰问脱贫户;积极参与地方应急处突,2019年以来,参与社会面武警武装联勤巡逻2550次,到黄龙溪抗洪抢险,共转移救灾群众9950人,抢救物资1000万余元。
创新服务联动 办好尊军崇军暖心事
让政策法规发力发威,保障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护航双拥工作行稳致远,拥军优属氛围更加浓厚,不断汇聚起新时代军政军民团结的如磐合力。
双流区建立健全区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9个镇(街道)和118个村(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实现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构全覆盖,区退役军人服务中心、9个镇(街道)和51个村(社区)为“全国示范型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形成了规范化、标准化的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
聚焦“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双流区在退役军人医疗优待方面作出有益尝试,先后修订一系列政策法规,实现了三甲医院优待优先全覆盖、公立医疗机构优惠全落实、民营医院优待有特色、社会医疗机构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如今,所有符合医疗补助发放优抚对象的一站式服务已拓展至全区15家医疗机构,实现了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发放的便捷化,有效解决了怡心、永安、黄龙溪片区优抚对象看病远、不便捷的难题。同时,率先在成都市中心城区开通10条双拥公交专线,全国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均免费乘坐。
坚持把最可爱的人培养成最有用的人。2019年以来,双流区完成8253名符合条件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摸底统计工作,建立实名制就业创业信息台账,开展“退役军人促就业双访”活动,与75家企业签订退役军人就业合作协议,举办退役军人线上线下专场招聘会91场,提供岗位31000余个,解决退役军人就业897人,完成93名军休干部(士官)的移交接收安置工作。广泛择优推荐退役军人任村(社区)党委书记,“兵支书”占比近40%。建好退役军人创孵基地,为入驻的退役军人企业(项目)提供法务、财务、咨询、管理等一站式创业服务,持续优化经营辅导、人才服务、投融资、政策申报等六大创新服务体系,助力企业成功经营并盈利。
此外,双流区还严格落实优抚帮困政策。2019年以来,共发放抚恤补助金2.11亿元,为2500余名优抚对象的医疗保障投入680万元;发放价格临时补贴1091.13余万元,惠及优抚对象6.4万余人次。设立区退役军人关爱援助专项基金1000万元,依法依规对326名困难退役军人开展医疗、教育援助共计451.15万元。
展风采树品牌 开创双拥共建新格局
退役不褪色,为民不停步。双流区引领广大退役军人积极投身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在服务社会、奉献社会中展现良好形象、彰显自身价值、赢得社会尊崇。
双流区探索“1+N”志愿服务运营管理模式,1中心多站点凝聚了一批政治素质过硬、战斗作风优良、专业技能出色、奉献精神一流的退役军人。目前,组建双流区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141支、队员1500余名,形成了规范的组织架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设立预储物资库,确保“拉得出,供得上”。建设“应急救援、红色宣讲、基层治理、双拥共建、文明实践、环境整治、敬老助残、暖心护学、平安建设、扶贫帮困”10个项目,实行“队长项目制”,鼓励“一队一特色、一队一品牌”。
目前,双流区“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参与志愿服务14427人次、组织活动1299场次,充分发挥退役军人在支援大运会、微网实格、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积极作用,推动全区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发展。
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战旗红”。这1500余名“战旗红”志愿服务队员在各个领域发光发热,成为一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着眼阵地建设,双流区打造党建军旅文化馆、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中心、双拥读书荟;升级提档双拥文化特色一条街、三江国防教育馆、烈士陵园、双拥浮雕墙,2019年以来累计接待80余万人次。广泛开展“四美”评选,培树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积极弘扬退役军人和军嫂建功新时代的精神风貌。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文学、书画、摄影、微视频等艺术创作,充分展示退役军人时代风采,树立双流区退役军人“战旗红”志愿服务品牌。
征途漫漫,踔厉奋发。一曲曲军民鱼水新歌依旧动人心弦,一个个双拥共建故事还在双流区精彩演绎。 文/陶明轩 图据受访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