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统一刊号:CN51-0004 成都日报社出版党报热线:962211广告热线:86623932订阅热线:86511231






2025年05月05日

寻访非遗博物馆

▶竹编竹艺博物馆里的展品。 袁建 摄

◀织机上的蜀锦。

金丝楠乌木雕刻的作品《万里长城》。 罗鸿 摄

罗鸿/文

竹编竹艺博物馆

崇州市道明镇,是知名的非遗竹编小镇,竹编竹艺博物馆便深藏于道明竹艺村的青青翠竹之中。竹编竹艺博物馆自2018年开馆以来,吸引了无数崇尚自然美的竹文化爱好者,人们在此驻足流连、拍照、惊叹、沉思……

道明自古就是远近闻名的竹之乡。清朝初年起,这里的平面竹编、瓷胎竹编就深受成都周边城乡居民的喜爱。“家家有流水,户户有竹编”就是当时景况的写照。“道明竹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竹艺博物馆里的展品更是将竹编艺术的美近乎发挥到极致。

置身博物馆内,看着射灯从竹编的孔隙里漏出来,流动的光影,恰似斑驳的竹影,让人仿佛有一种置身于清幽竹林深处的惬意感。这里的展品种类繁多,竹椅、竹筐、竹篓等家庭常用的传统器具自然不必说,做工精致,每一处细节都有恰到好处的表现。还有一些竹编制作的动物、昆虫摆件,大熊猫、孔雀、梅花鹿、蝴蝶、蜻蜓……不胜枚举,个个精巧绝伦,栩栩如生。

来到这里,人们不仅能静静欣赏竹编竹艺之美,还可以沉浸体验竹编的乐趣。他们饶有兴趣地向能工巧匠们学习制作竹编,把自己亲手做的竹编制品带回家,也把这种独特的美学体验传递给亲戚朋友。

蜀锦织绣博物馆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位于浣花溪畔蜀锦厂旧址,是国家二级博物馆。蜀锦织绣博物馆是拥有全套手工蜀锦制作工艺和蜀锦历史文化展示的专业场馆,9000余件藏品详述丝绸起源、历代蜀锦、织机沿革、蜀锦技艺。

蜀锦织绣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为清代道光年小花楼木织机。这是全球唯一的、仍可操作的清代提花织机,小花楼木织机长6米、宽1.5米、高5米,需挽花工与投梭工协同作业,每日仅能织出6—8厘米的锦缎,也是对蜀绵“寸锦寸金”的工艺价值的生动诠释。

金丝楠乌木博物馆

金丝楠乌木博物馆,坐落于都江堰市大观镇的高尔夫大街上。该馆展馆面积1000余平方米,由金丝楠乌木艺术展示厅、匠心文化展厅、文玩展示厅、东方香道体验厅组成。

一进展厅大门,就有一股素淡清雅的香味扑面而来,这是金丝楠独有的木香气息。“金丝楠”是指材质里有金丝和类似绸缎花纹与光泽的楠木,若是因自然灾害而埋在淤泥里,经过千万年炭化后,就形成了昂贵的金丝楠乌木。

金丝楠乌木大多出在四川,对此,明代记录器物字画古玩珍奇的《博物要览》一书中有记载:“金丝者出川涧中,纹木有金丝”。

该博物馆的主题是用金丝楠乌木来讲述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其“镇馆之宝”——一件名为“万里长城”的金丝楠乌木雕刻藏品恰似这个主题的点睛之笔,它的长度为9.8米,刻有蜿蜒的长城,以及56棵松树。它有两千多年树龄,深埋于地下的时光也有两千多年,加起来恰好与五千年中华文明在时间上十分契合,更巧的是,从远处看,它就像一条蜿蜒的东方巨龙。

另几处展厅里,有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金丝楠乌木器具以及各种文玩摆件,无论是光泽还是花纹,都让人流连忘返。

--> 2025-05-05 罗鸿 1 1 成都日报 c148451.html 1 寻访非遗博物馆 /enpproperty-->